第13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了決心,於是紛紛起身準備告辭。“請魁頭大單于不要忘記今天的諾言,善待我們留下的族人!”幾位族長臨走前同聲說道。
第95卷 第753節:侯成尋到龐令明 (38)
“我魁頭在這裡以長生天的名義起誓,絕不負你們幾個部落留下來的族人!”魁頭舉刀向天,發下重重地誓言。
鮮卑人口中的魔鬼,正是趙興一直擔心的大瘟疫!原本他估計在去年就會出現瘟疫爆發的狀況,並且為此做了一些準備,結果預料中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反倒讓眾人覺得一向料事如神的將軍,也有說話不準的時候,就像那個喊著“狼來了”的小孩。
然而這一次,魁頭使用了一種近乎自殺的嫁禍方法,不惜犧牲幾個部落的人口,也要將病菌帶到漢人的領地,狼只怕真的要來了!
讓我們再次以非常沉重的心情,認真審視和反思歷史上這場華夏民族遭受的浩劫吧。
早在東漢之前,歷代王朝都曾有關於瘟疫發生的記載。就算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太祖也曾寫下過《送瘟神》這樣的詩篇,可見瘟疫之禍的根深蒂固。由於華夏河山地處北溫帶和亞熱帶,是一個典型的季風多發國家,地處太平洋和歐亞大陸交接處,冬夏氣溫冷暖不均,氣溫變化很大,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非常容易引發各種流行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從幾千年來古人留下的文獻中,我們發現瘟疫僅僅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具體說來,實際上包括了天花、鼠疫、白喉、猩紅熱、霍亂、斑疹傷寒、傷寒、肺病、麻瘋、瘧疾、吸血蟲病等多種具體疫病。
當時的人們,因為對於傳染細菌沒有認識,因此他們往往對瘟疫的具體型別分辨不清。根據古人的解釋,所謂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思是說,凡是能傳染散播的病症都通稱為“疫”。至於“瘟”,則是指烈性傳染病,可以在禽畜動物與人之間相互感染。基於此,古時候,國人把傳染病、流行病通稱為“瘟疫”。
據歷代文獻記載,自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20世紀,發生在中國的較大規模瘟疫竟達七百多次。到了漢代的時候,由於長期戰亂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終於導致疫病的大規模流行。即使在西漢王朝“文景之治”的繁盛時期,也出現過“民大役死,棺貴”的悲慘景象。
從幾個鮮卑部落族長向魁頭報告的情況來看,這次的“魔鬼”屬於那種可以在人畜之間交叉傳染的烈性瘟病,一旦應對不當,大漢的北方只怕又要死亡數百上千萬的人口。
想當年,匈奴人佔據著大漢王朝的北部,這個惡鄰便經常將染上病毒的馬匹和牛羊屍體故意施放給漢軍,待漢軍染病後,其排洩物又透過老鼠及家畜向內地反覆傳播。武帝時期,年輕氣盛、風華正茂的少年將軍霍去病,就是因為在遠征匈奴人的途中不幸感染疫病,結果英年早逝,空留許多嗟嘆。
第95卷 第754節:侯成尋到龐令明 (39)
以霍去病當時的年紀和身處驃騎將軍高位所享受的待遇,一般的感冒發燒絕對不會奪去他的生命,那麼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霍去病是被匈奴人的陰謀害死的。匈奴人打不過他,發現他比大將軍衛青還要危險可怕,所以便故技重施,結果再次得手。
不過在另一方面,匈奴人雖然是“瘟疫”的製造者,但他們本身後來也成為了受害者。有資料表明,隨後的一百多年間,匈奴各個部落也曾多次遭受瘟疫,導致人口銳減。後來,他們在漢王朝的打擊下,勢力急劇衰落,大部被迫向西遷徙,只留下徹底倒向漢王朝的南匈奴一小部分。而隨著大部匈奴人的西遷,疫病也一路向西蔓延,乃至貫穿了整個亞歐大陸。
在公元2世紀後,這種瘟疫爆發於中亞,公元2至3世紀又傳播到羅馬。幾百年後的公元6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