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博弈論能解釋所有社會現象嗎?

社會由不同的人群的集合體所構成。不同的人群集合體形成不同的結構,一個結構中的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就構成一個博弈。這個博弈是廣義上的。社會中有不同的文化,人類有文明、道德,如果說文明、文化、道德等是宏觀的社會現象,那麼還存在微觀的社會現象,如:群體為什麼有合作又有不合作?為什麼人群之間或集團之間有“威脅”或“承諾”?這些都是博弈論研究的物件。本書下面將努力用博弈論的基本思想來解釋社會中的這些現象。

博弈論對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所謂理性的人是指行動者具有推理能力,在具體策略選擇時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論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間如何進行策略選擇的。

博弈論力圖在這個最簡單的假定下得到豐富的結論,正如我們下面所看到的,它確實做到了。博弈論專家的這種做法如同物理學家對自然的假定一樣。大家知道,物理學家往往給出幾個最基本的假設,這最基本的假設構成公設,其餘的結論由它們推得,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只有兩條公設:(1)物理定律在所有參考系中不變;(2)在所有參考系中光速保持常數。多麼簡單的公設!在這兩個公設下得出了驚奇的結論,如運動的參照系中尺子收縮,

時鐘變慢,等等。相對論的這兩條公設改變了物理學的整個構架,也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的整

個看法!博弈論當然不是關於自然的,它是關於社會的,它不能構成人們對自然看法的革命。博弈論的假定是非常簡單的,它能得出令人驚奇的結論嗎?它能改變人們關於社會的看法嗎?——這些是偉大科學的要求!我們將發現,博弈論確實如此!

本書力圖用“科學的”方法來解讀社會現象。經濟學是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的科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也都是社會科學。然而今天經濟學已成了帝國主義,它的領域沒有疆界。不僅僅經濟行為是它的研究領域,它的研究範圍是“經濟的”行為,在經濟學家看來人類的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經濟的”,即在經濟學家看來,其他社會科學無存在的必要。這裡我們看到“經濟的”等同於“理性的”。由此可見,研究互動中的理性人行為的博弈論在經濟學家看來可解釋幾乎一切社會現象。

本書的寫作方式是科普式的(popular science)。本書沒有對博弈論作系統的論述,提到的理論有時缺少來龍去脈的交代。若讀者對所涉及的理論感興趣,請查詢有關的書籍或資料。

這裡講一個小小的插曲。在與朋友聊博弈論時,他隨意說了一句話給我啟發很深。他說,中國人研究其他學問難說,但研究博弈論是有優勢的。這句話是褒義,也是貶義。說它是褒義,是因為中國古代有很多這方面的著述與實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雄,其實是謀士之間的謀略較量,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今天看來就是一部博弈論教材!無論是兵書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還是現代流行的所謂“商戰策略”、“公共關係”以及所謂“厚黑學”,都是關於如何贏得與人交往的勝利的,或者說關於在與他人的競爭或合作中如何獲取成功的。說它是貶義,是因為,中國人走關係、相互算計是出了名的,中國人對博弈論有突然的悟性。我們常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交往均是學問,是實用的博弈學問。而中國很多“做人”的道理,道出瞭如何在人與人的博弈中獲取成功,如:在任何場合下都不要得罪人,不要鋒芒畢露(如“槍打出頭鳥”),等等。不過,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人與人之間的所謂關係之學並不像西方那樣是科學,而更像一門藝術。

本書下面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