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王神齡話還沒說話。

「楚弦,畢竟年輕,年輕人,還是應該多多歷練,多多積累,咱們都是從他們那個年紀走過來的,試問,像楚弦這般年紀,諸位在官場官居幾品?所以說,過早的身居高位,對一個人來說並不是好事,我這也是為了楚弦好,免得讓他覺得他功勞大,就因此而驕傲自大,更何況,楚弦的能力,都在斷案上面,提刑司內才是最適合他待的地方,正所謂人盡其用,當然,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大家若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提出來。」

說完,王神齡身子向後一靠,坐在椅子上,神色泰然。

蕭禹這時候眉頭直皺。

王神齡這老小子,太不是東西了,嘴上說是為了楚弦著想,實際上就是在打壓,想要將這一份天大的功勞給淡化。

不用問,楊真卿那一系肯定樂得如此,所以必然會支援王神齡的意見,但自己這邊,絕對不能就這麼妥協。

一來,楚弦立了功,就應該獎賞,不能因為他年紀輕,說什麼為他好就故意抹殺這種功勞,這種想法,簡直是故意混淆視聽,歪曲事實。

二來,楚弦是自己一方的人,崔煥之的門生,那就是自己的門徒,這種時候若是不替楚弦說話,面子上肯定是過不去,而且也會讓手下人看不起。

所以蕭禹這時候開口了。

「王大人此言有一定道理,不過年紀輕,就未必不能辦大事,楚弦的官履,或許有的人不瞭解,我來簡單說一下吧。」說著,蕭禹便將楚弦入仕之後的經歷一一道出,從巡查司,到定海縣,從定海縣到洞燭司,從洞燭司到文院編撰,再到城令,主管一地,最後是因病調入京州,進入提刑司。

這份官履,如果是放在一些四品左右的官員身上,實際上並不算有多麼了不起,可是如果放到楚弦身上,以他的年紀,以他入仕的年限來看,已經可以很肯定的說,楚弦是一個有資歷和積累的官員,甚至遠超一些五品的官員,而且楚弦的能力,並不限於查案斷兇上,這才是蕭禹要說的重點。

「中書大人所言不假,楚弦官履的確是如此。」那邊吏部尚書也是出言證實。

蕭禹顯然還有話。

「當年,聖朝初立,太宗聖祖如何選拔人才,如何選拔官員?那不就是從年輕文人和修士當中選拔的,當初聖朝年輕的官員比比皆是,因而不可因為年紀而限制官員的選拔。除此之外,從楚弦官履可見,楚弦雖擅長查案斷兇,但對其他政務也是瞭若指掌,做的很出彩,甚至,在定海縣,他離任時,百姓萬人相送,試問,如今還有那些地方官員能做到這一點?所以,還是不應該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想法和老舊思想困住手腳,該做事情的時候,就是要放開手腳去做,提拔獎勵也是一樣,我建議,提升楚弦官品,從正六品,提到正五品,但依舊擔任提刑司總推官,畢竟,提刑司的官制,也應該變變了,就像是孔謙,擔任推官已有三十年,可他的官位,一樣是正六品,這次,借著官制度改革,應該一併將孔謙的品級也提升到正五品。」

顯然,蕭禹的話分量十足,誰都看得出來,太師呂巖十分看重蕭禹,之前仙軍衛誰的命令都不聽,甚至不理睬楊真卿,但卻聽從蕭禹之令。

這說明什麼,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說一句大膽的話,等到呂巖辭官而去逍遙天地時,怕是太師之位,就輪到蕭禹來做了。

而且蕭禹聰明之處,就是不光是說楚弦,那是順便將提刑司的官制改革也提出來,最好的例子就是孔謙。

孔謙做了那麼多年的推官,可謂是勞苦功高,資歷和功勞那都是足夠升官,別說五品,就是四品,那也是綽綽有餘,可就是因為提刑司官制的問題,只能是停留在正六品這麼多年,今次借著楚弦的事情一併解決,也算是讓聖朝推官看到了一線晉升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