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就是從守口堡流入關內的雁門水的下流,雁門水自守口堡入關,流經天成衛,鎮虜衛,永加堡,然後在萬全左衛注入洋河。
這樣寬大的一條河流,能夠養活流域內相當大的一片土地,至少河流兩岸十里之內的土地,只要是百姓勤快一些,是不愁沒有水來澆地的。
一般來說,哪怕是在乾旱之年,這樣的田地,產出也不會太少。這些上好的水澆地都是地方上地主們搶破了頭的良田,但是現在完全不像是有主的樣子。
遠處那個村子或許能夠解答這個疑問。
村子規模很不小,綿亙足有一兩裡地,怕是裡面能有百餘戶村民。在這個時代,這絕對已經算是相當規模的大村子了,這可不像是後世,動輒上千人幾千人的大村子隨處可見。事實上,這個村子理當是周圍幾個村子合併在一起居住的——村子的外圍有著很明顯的一圈堡牆。堡牆大約有一丈三四尺高,看樣子是用夯土建成的。
在宣大地界兒,這樣的村堡很常見。
村堡自古有之,一般來言指的乃是村民自發興建的,用來抵禦土匪、山賊或各種地方劫掠的堡。稱為村堡,和軍堡相對應。
一開始的時候這等村堡還不多,後來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後,韃靼瓦剌不斷入寇侵略,民間便有許多村子聯合起來,搬遷到一起去,然後大家合資在外面修建圍牆,在村裡修建戲臺廟宇之類的公共建築,家家戶戶出人手,聯合防禦賊寇。後來韃靼瓦剌不來了,察哈爾又開始來,之後建奴又來——而且他們搶的特別多,呆的時間特別長,席捲的地域特別廣。
所以近些年來,山西北部和宣府地面,已經少有沒有防禦的村子了,幾乎都是以村堡的形式存在著。
這些村堡只要是有足夠的人手防備,糧食足夠吃,沒有內奸,在建奴來之前做好準備,有這些前提條件的話,是相當難以被攻破的。而且建奴畢竟人不是太多,是不會耗費兵力攻打這種村堡的,就算是打下來,他們搶的東西可能還不如損耗的多。
但是這個村堡明顯是不走運的很。
堡牆已經有多處坍塌了,堡門消失不見了,原先的位置只剩下一個黑窟窿,堡門上方磚石砌成的城樓子只剩了半截。從坍塌的堡牆往裡頭看,只看見了一片斷壁殘垣,不見一點兒人氣。
毫無疑問,這裡被建奴攻破了,而下場也和所有被建奴攻破的村堡一樣——老弱被屠殺一空,女人和壯年男子被驅趕著,像是牛羊一樣被帶到遼東,成為真夷手下的包衣。
這個村堡,已經是成為了死域。
農田中間有一條小路,興許是原先村民們為了走路方便踩踏出來的,不過是兩尺來寬,更是崎嶇不平。
可是這會兒,卻有兩個人,兩頭驢,晃晃悠悠的向著這邊而來。
兩頭非常健壯的大青驢,兩個人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帶著棉帽子,驢背上兩邊還各自掛著一個褡褳,看上去就像是冬日裡趕路的行商。這樣的行商,在宣大地面上,再常見不過了。
只是,在其中一頭驢的兩邊,各自掛著一個挺大的布袋子,這兩個布袋子裡面卻是時不時的動一下,偶爾有一個長滿了毛兒的腦袋從裡頭探出來,顯得格外的詭異。
只是這兩人的對話內容,可不怎麼像是行商能說出來的。“徒弟啊,咱們觀陰宅觀風水,總體分成是兩塊兒,一塊兒是山地風水,一塊兒是平洋風水。為師先跟你說這山地風水,山地風水講求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講究的是形勢和理氣的最佳配合,形勢方面必須是:以穴為中,以主山、少祖山,祖山為背,以河流、水池為前,以案山、朝山為對,以水口山為屏,以青龍山、白虎山為翼。理氣方面必須是:以穴之座向、分金,取五行生尅之理,合亡人之命卦及水口方位,及二十四山座向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