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皇帝完成了兩個出爾反爾的重大轉變:
第一個動作,是將元祐黨人,也就是反對變法的保守派人士徹底打進地獄。皇帝即位之初,曾經發布煌煌文告昭示天下,將以至正大公的胸懷,不偏不倚地對待變法與保守兩派,以期利國利民。如今,僅僅一年多一點時間,言猶在耳,事情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蔡京上任的第二天,徽宗下達了一道禁止元祐年間所行法政的詔書,措辭的強硬與嚴厲,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謙抑與溫和。以此為開端,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整治保守派人士的元祐黨案及其元祐黨人碑。
蔡京為皇帝提供了一份元祐黨名錄,其中包括了以人品官聲享譽當時、以文化成就震爍古今的司馬光、蘇東坡、蘇轍、黃庭堅、程頤、範純仁等數百人。當年,章惇修理政敵時,曾經提議皇帝把司馬光的墳刨開,鞭屍三百。如今蔡京雖沒有那麼粗野兇暴,但卻更加陰柔老辣。他將鋒芒直接指向這些政敵們生前身後所最珍視的部分:千秋名節、子孫後代的尊嚴,還有他們的現實生活。
徽宗皇帝以自己優雅高超的書法藝術,先後兩次親手書寫元祐黨人碑,分別刻於端禮門的石碑和文德殿門的東壁之上,並由書法藝術同樣高超的蔡京書寫頒示天下州縣,命令各地刻立石碑,用以懲惡揚善。據說,直到今天,在某些地區還能看到這種石碑。
從1102年到1104年,這種政治迫害運動具有了相當程度的深度與廣度:當時,這些被列入元祐黨名錄的人,大多已經故世,於是,迫害的鋒芒主要指向他們的著述和子孫後代。
名列元祐黨的許多人,是當代的學術泰斗或文壇領袖。這使禁絕銷燬他們的著作成為當務之急。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黃庭堅號稱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一句“春歸何處?”曾經問得詩苑詞壇一時間黯然失色。與蘇東坡比較起來,這位影響巨大的詩人雖然只能屈居二流。但是禁絕銷燬元祐黨著述卻是由他首當其衝。其起因相當猥瑣無聊:
黃庭堅名列元祐人黨籍之後,被貶黜到湖北。湖北轉運判官陳舉,很想借黃庭堅的文名抬高自己的身價。有一次在黃庭堅應邀撰寫一塊碑文時,陳舉要求在碑文撰寫人的落款上,把自己的名字添上去。黃庭堅拒絕了。於是,陳舉便在碑文中斷章取義地摘錄了一些詞句,舉報黃庭堅誹謗朝政。他有意將舉報交到了副宰相趙挺之手中,原因是他知道趙挺之與黃庭堅不和。果然,趙挺之立即向宋徽宗報告。結果,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黃庭堅被進一步貶竄到嶺南,並死在那裡;另一方面,則是大舉開始了禁絕銷燬元祐黨著述的運動。
為此,大藝術家徽宗皇帝釋出了一系列詔書。他先是下令,天下碑、碣、榜、額,凡是蘇東坡書寫的要全部銷燬;又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及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以及馬涓等人文集、範祖禹的《唐鑑》、範鎮的《東齋紀事》、劉攽的《詩話》、僧文瑩的《湘山野錄》等書的印版悉數焚燬;在蔡京的慫恿下,皇帝進一步下詔,焚燬蘇軾的《東坡集》印版;毀掉司馬光、範純仁等人的畫像。司馬光的偉大史學著作《資治通鑑》也在焚燬之列。
當時,負責銷燬《資治通鑑》及其印版的是蔡京的弟弟蔡卞、林自等人。太學博士陳瑩中知道訊息後,特意在太學考試出題時,引用了徽宗的父親宋神宗為該書寫的序文。這位林自不學無術,沒有讀過《資治通鑑》,不知道神宗皇帝真的寫過這篇序文,於是跑去向陳瑩中興師問罪:“神宗皇帝怎麼可能寫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