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泰德·透納有點小鬱悶地說道:“這屆友好運動會,場面維持得不錯,可我賠進去了好幾百萬美元。”
“第一次在所難免,等第二屆舉辦地轉到美國的時候,相信商業價值會更高一些。”唐煥失笑地搖了搖頭,“何況,幾百萬美元換來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也值了!”
“你這位大股東不在意就好。”泰德·透納當即收起了剛才的苦瓜臉。
早就看穿這個小把戲的唐煥,嘴角微微一翹,目光隨意地在人群裡掃了一眼,看到烏代·侯賽因無精打采地坐在位置上。
“小崽子,要是敢跟老子玩陰的,肯定讓你好看!”唐煥暗自哼了一聲,收回了目光。(未完待續。)
第0723章 要不得要不得
……
britishpetroleum——英國石油公司即bp,前身是創立於1908年的anglo…persianoilpany——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即apoc。其最初的利益,來源於獲得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的國王批准,開發在波斯灣發現的石油資源。
本來,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一開始的業務進展乏善可陳,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_府認識到了石油資源的重要性,於是開始收購該公司的股權,其也因此得以向英國皇家海軍提供燃油。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政_府所持股份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一,而獲得更大運作空間的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則在歐洲各地拓展業務。但公司關注焦點仍然放在波斯灣。
出於對帝國主義不滿情緒的高漲,圍繞著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的利益之爭也是此起彼伏。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東地區民族情緒高漲。
到了1951年,民族主義政_治家穆罕默德·摩薩臺成為新首相,促使伊朗國會透過議案,將盎格魯·伊朗石油公司國有化。
穆罕默德·摩薩臺認為,盎格魯·伊朗石油公司是帝國主義剝削伊朗的代表,只有國有化政策才能讓伊朗人民享有應有的權益。
做為長期以來最大的股東,英國怎麼可能看著這塊巨大的海外利益失去,於是成功地說服美國,共同出面維護西方在海灣的利益,以抵制可能逐漸增加的來自蘇聯的影響,並把親_共政_府的帽子扣在穆罕默德·摩薩臺政權頭上。
1953年8月,英**情六處和美國中情局聯合佈置,發動了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的政變,推翻了穆罕默德·摩薩臺政_府,扶植了親西方的新政_府,並持續到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前。
就這樣,昂格魯…伊朗石油公司重新回到了西方利益集團的麾下,以百分之四十外資股權的方式在伊朗恢復業務,並正式改稱為現在的“英國石油公司”。
歷經這些變動,英國石油公司的業務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打擊,但它的背景更強大了,透過世界銀行的協助,在海灣其它國家拿到了投資計劃,進而保持利潤不跌。
從1960年代起,英國石油公司開始關注美國阿拉斯加和歐洲北海的油源開發,並在1970年代實現了量產。
這些業務拓展,無形中增強了英國石油公司的抗打擊能力。蓋因1970年代除了爆發兩次世界能源危機之外,從1971年開始,它在中東國家石油公司的股權,已經部分或者全部被當地政_府收歸國有;1979年伊朗發生的革命,更是宣告其在伊朗的霸權地位結束。
事實上,不光英國石油公司,整個西方財團在石油領域的傳統壟斷,正被成立於1960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逐步瓦解。
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英國石油公司保持業績光鮮的同時,卻屢屢發生安全事故,造成環境汙染,承受著不小的輿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