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委員,這個詩巫第一中學就交由你親自組建了,所有費用皆由軍管委員會出資,最好是能在三個月組建完成。”

自從婆羅洲抗日根據地軍管委員會的成立後,整個詩巫,乃至其它沒有被日軍佔領的城鎮、鄉村,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尤其是城鎮變化最為明顯。

原本對華僑財產有想法的馬來人、達雅人這些也逐漸開始老實起來。

若是說以前的華人就是待宰的溫順綿羊,現在就是極具攻擊性的群狼。

也可以說是綿羊裡面多了一些極具領導力、實力和進攻性的頭領。

這自然就是南華聯合會。

這也是南華聯合會第一次正大光明地走向前臺。

張亮知道這個軍管委員會意味著什麼,他自己其實壓力也很大,畢竟他之前只是一個協會的分會長,只管理幾百、千百人,如今卻要管理轄區人口上百萬的軍管會,壓力也很大。

這裡面自然免不了吸引一些本地華僑中有影響力、理念相近的人加入。

張傑汝就是其中代表。

他本是福建人,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

九一八時,他還是大學生,就跟隨家中長輩一起參加了抗日。

後來還參加了福建事變,隨即就逃到了詩巫避難。

然後就在詩巫的華文學校教書,七七事變後就組建當地的抗日會,宣傳抗日這些。

可以說,此人在詩巫華僑有些影響力,本身也讀過大學,抗日的積極性也高。

所以就被張亮請來加入了軍管會第一分會擔任委員,並負責教育方面。

這也是因為在砂拉越這些地方,雖然有華文學校,但多以小學為主。

中學很少,大學沒有。

自然是英國人的限制。

所以成立一所中學就很有必要,這也是為了加強南華聯合會在當地的影響力。

這樣的中學要成立多所,這只是其中一所。

至於大學,暫時肯定沒辦法,等幾年再說吧。

南華聯合會雖然這兩年吸引了不少人,但在教育方面還是缺人。

而且又不能找本地的,不然又把英國人那一套帶進來,在國內出生長大、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張傑汝無疑很合適。

“會長,這第一中學的要求是什麼?還有經費的問題能保障嗎?若是小鬼子再打過來,學校怎麼辦?”張傑汝聽聞有些激動,但也很擔心。

對於加入這個軍管會,張傑汝自然是很樂意的,畢竟是抗日,南華聯合會的人也很尊重自己。

只是他並不是多看好目前的局勢。

主要還是日軍接下來會不會反撲。

“張委員,你也別急,我一一回答。”

“首先這要求就是成立初中部和高中部,給適齡的華僑同胞提供中文教學。中文教學是第一要求!”

“經費問題不大,等你熟悉了軍管會後就會發現,我們現在也在開始收稅這些,是能滿足日常開支的。

只是開辦一所中學,更沒有問題。”

“至於日軍那邊,若是守不住詩巫,我們會提前搬遷學校到更內陸的地方去。”

。。。。。。

“父親,這詩巫如今的景象有些不同啊!”

在詩巫的大街上,一對父子在幾名持槍的隨從保護下,正在觀察著詩巫發生的鉅變。

年輕的男子站在一處十字路口,看著街上巡邏的義勇軍士兵,還有那人聲鼎沸的街巷,有些感慨。

彷彿這一切就像是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不遠處,一塊木牌掛在了一棟建築的門邊,幾個戴著紅袖章的持槍男子站在旁邊。

“同胞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