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沙巴一統(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華僑大致有三四十萬人,也沒人統計。
區下面要設縣,目的很明顯,那就是加強對沙巴的行政管理。
在如今的局勢下這麼做,無疑是在為戰後打算,先把名分定了。
砂拉越早就這麼做了,沙巴這邊則是因為之前的局勢複雜,一直沒能推進。
按照軍管會的計劃,沙巴下設4區14縣。
毫無疑問,山打根區是最強的,人口也最多。
而且軍管會其實是打算把沙巴改名為沙州,因為沙巴的名字就不像傳統的中華地名。
只是要改,就不能只改沙巴的名字。
下面的城市也需要改。
就像是山打根,這個名字也是英國人取的。
改名字的事情倒是不急,畢竟現在最重要的事還是加強對沙巴的控制。
到時候,沙巴、砂拉越和西婆羅洲三塊土地連成一片,將是華人在南洋最為重要的棲息之地。
。。。。。。
“渡邊君,這亞庇的情況看起來不容樂觀啊!”
北婆羅洲,亞庇。
這裡是日軍在沙巴最後一個大型城鎮。
其它的包括山打根、鬥湖等地都被義勇軍收復。
考慮到沙巴的重要性,日軍這才後知後覺,當即把婆羅洲守備軍的獨立混成第24旅團人員補齊。
然後婆羅洲守備軍這才急匆匆地調了一個大隊前來支援亞庇。
不管山打根等地的局勢如何,最起碼要確保亞庇這最後一個大型城鎮在手,不然連奪回沙巴的前進支點都沒有。
因此婆羅洲守備軍就把駐守此地的獨立步兵142大隊人員補齊不說,又在三月底從古晉調來了獨立步兵第141大隊。
這一下,亞庇的日軍就有兩個獨立步兵大隊,實力算是不弱了。
只不過這兩個獨立步兵大隊跟日軍主力部隊的編制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日軍的步兵大隊有4個步兵中隊,加上其餘輔助部隊,一個大隊滿編有1100人的樣子。
可獨立混成第24旅團下轄的5個獨立步兵大隊,下面只有3個步兵中隊,滿編只有931人。
因此141和142兩個大隊也不會特殊。
滿編狀態下,擁有五個步兵大隊的獨立混成第24旅團也只有五千多人而已。
但考慮到炮兵等配備不足,其炮兵實力不見得有野戰部隊一個聯隊的炮兵強。
雖然炮兵不強,但考慮到婆羅洲的情況,在日軍看來,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倒也夠用了。
之所以作為前來增援亞庇的獨立步兵141大隊的大隊長井田少佐會發出感慨,是因為他一上岸,就發現亞庇的城區情況有些混亂,感覺像是湧入了不少流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