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正式的試飛就定在三天後,也就是6月10日,地點則是改在鳳凰山機場。 飛機制造廠的安保不好做,那些工人無法做到軍人那樣服從命令,我們不能冒險。 在9號,你們就得把新飛機開到鳳凰山機場,做最後的準備。”老周思索了一下還是決定更改試飛的地點。 飛機制造廠雖說有試飛跑道,但安保不好做。 鳳凰山機場不同,這裡是空軍基地,目前第三大隊和一部分轟炸機中隊駐紮在這裡,甚至連援華航空隊的轟炸機部隊也有部分駐紮在這裡。 而且還有防空洞這些。 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 “這件事是不是要跟第三路軍司令部商量一下?”李航提了一句。 “那是自然,明天我會召集相關人員開會,然後就讓鳳凰山機場開始戒嚴,直到試飛結束。”老周自然是考慮到這點的。 對此,王竹和李航二人自然是聽從命令。 後面幾天李航二人就在忙這個。 “這就是那新飛機?” 9號傍晚,當李航把新飛機開到鳳凰山機場的一處機庫的時候,田曦這才湊過來仔細觀看。 上飛機肯定不行,不過只是近距離看看沒問題。 之前的會議,田曦自然知道了關於新飛機更多的事。 當得知這架飛機最大時速能達到近五百公里的時候,他自然很好奇。 徐彥謀更是吵著要裝備新式飛機。 但他也只是想想,畢竟這新飛機還在試飛,並未正式量產。 就算是量產,第三大隊也不可能第一批裝備。 因此他的話,沒人搭理。 “田長官說的沒錯,這就是研究所辛苦很久的成果。”雖說如此,李航說到這飛機還是很自豪。 一則這飛機將可能成為中國空軍第一款自行研製並量產、並且能不落後同時代各國主流戰鬥機的飛機。 也只能做到不落後。 起碼跟日軍的飛機相比,沒落後。 至於跟德國的BF109、英國的噴火和美國的P38、P40等相比差了不少,主要還是弱在發動機不行。 這款戰機要是順利量產,都能比蘇聯的現役戰機都要先進。 誰讓此時的蘇聯空軍點錯了科技樹,使勁在雙翼機上深度改進。 伊153的出現就是例子。 至於更先進的米格1、雅克1此時都還沒定型生產,甚至原型機都沒出來。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航雖說沒有參與後續的設計,但這架飛機的氣動外形還是沿用了李航之前提供的,其實就是拉格3/5的外形。 原本李航是計劃照搬拉格的木質結構,誰想到研究所的人野心勃勃,就改成了金屬結構。 好在對於木製飛機的製造,第三飛機制造廠積累了一定的技術。 等過一兩年外援斷絕的時候,改回木質結構不至於造不了。 “裝備的四挺機槍?” 田曦湊到飛機發動機前,有些驚訝。 “對,四挺7.62mm的航空機槍。研究所還計劃在後面把兩個機翼的機槍改成20mm的機炮。”李航笑著解釋起來。 田曦也屬於空軍高層,如今新飛機都對其公開了,自然沒必要過多隱瞞。 不過田曦不知道的是,空軍正在進行對7.62mm航空機槍和20mm機炮的仿製。 沒錯,是空軍在進行仿製,而不是兵工署的兵工廠。 在李航的慫恿下,老周的野心很大。 不僅是仿製航空機槍和機炮,還要建立子彈、炮彈和彈藥的生產線,甚至還想仿製博福斯高炮。 規模也不用太大,夠空軍用就行。 至於錢這些,有國府的撥款,也有航空委員會自己產業的補血。 由於飛機修理與製造、層板基層主生產以及油箱製造都需要大量的酪膠,但生產酪膠卻需要大量的牛奶,因此航空委員會成立了自己的牧場。 多餘的牛奶就提供給成都的市民。 還有西南國際航空。 “還有機炮?這麼厲害嗎?研究所要是真能解決機炮問題,在後續的空戰中,我們的飛機取勝的機率也就更大了。”田曦聽到這訊息有些激動。 雖說日軍飛機都有些薄皮大餡。 但7.62mm的機槍子彈對於日軍轟炸機來說,還是有些不夠看。 除非運氣好,一般情況下,轟炸機是捱上幾十、上百子彈說不定都能飛回去。 但機炮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