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就離開了。

之後巴玉藻和王竹就負責飛機設計,曾怡經負責發動機工程。

沒錯,其實曾怡經學的並不是飛機制造,而是發動機。

他最開始學的是潛艇發動機,後來學的航空發動機。

但他對於飛機制造也很熟悉,此次他就是從航空委員會機械處處長調任的第三飛機制造廠廠長,同時也是航空委員會的參事。

首席參事自然就是之前的黃炳衡。

“就沒有好的辦法解決嗎?”李航聽聞有些失望。

要知道這款飛機的效能看著是真不錯,可卻不能大量生產。

“沒法解決。20mm機炮我們的存貨不多,蘇聯那邊新的援助物資還沒這麼快到,除非你們願意用7.62mm機槍或者12.7mm機槍。

可即便是你們願意換,飛機又得重新設計。”

“發動機問題,你暫時也解決不了。”

王竹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

李航當即就感覺到很無奈。

“發動機的問題短時間有些夠嗆,我看能不能透過購買一批p43驅逐機來獲得更多的發動機。”李航只想到這一個辦法。

重新設計飛機沒必要。

畢竟這款戰機其實也是個過渡機型,發動機的問題就註定了產量有限。

“你那個辦法也只是杯水車薪。就先這麼用吧,到時候空軍這邊頂尖戰機就以F型為主,輔以E型,對付零式的問題不大。

加上想當數量的d型,就是高中低搭配。

對於空軍來說,絕對夠用。

等後面我們自己的發動機問題能解決,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王竹勸著李航。

“好像也只能這樣。”李航想了想,的確沒其它辦法了。

只是可惜這麼一款效能還不錯的戰機無法大規模生產,只能當作是技術積累了。

其實也沒多少新技術,主要就是驗證20mm機炮。

對了,還有一個增壓器的問題。

渦輪增壓就別想了,美國人不會提供技術,連樣品也不會賣。

所以航空研究院這邊只能把目光放在機械增壓器上,但目前還沒有拿出成品。

王竹也不想過多打擊李航,便轉移話題,“你這手情況嚴重嗎?說是你都準備出國治療了?”

“誰傳的?感覺是個人都知道我要出國一樣。”李航頓時就無語了。

“誰傳的不知道,反正知道的人挺多的。估計有人覺得你一個人拿六七份工資,嫉妒你吧。”王竹開著玩笑。

李航同時擔任空軍多個院校的教官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要是加上他在傘兵那裡還有一個顧問,在研究院也掛了職,以及本身的驅逐司令。

好傢伙,這是拿七八份工資,空軍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