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鐘?那問題不大。告訴傘兵,我們的人在機場和火車站。所有人都穿著日軍的陸軍軍裝,胳膊上纏了白布的,讓他們別認錯人了。”

“是,卑職馬上就去彙報!”

“轟!”

突然一枚炮彈落入了機場之中,直接摧毀了一處機槍陣地,這一幕極大地震撼了機場的志願隊。

“是日軍的戰防炮,他們已經發現我們的身份了!”

“準備戰鬥!”

“吩咐炮排,把日軍的火炮找出來,炸了它!”

“支隊長,找不到日軍火炮,他們的射程比我們的迫擊炮遠。”

“可惡!準備戰鬥,給我用迫擊炮壓制住日軍。”

“是!”

戰鬥很快就再次打響,原本跟日軍傘兵交火的獨立義勇軍士兵也跟著前者一起對機場發起進攻。

只是雙方的配合並不默契。

畢竟獨立義勇軍剛才還跟日軍交火過,雙方都死了一些人。

尤其是獨立義勇軍超過一百人死在日軍傘兵手上,此時讓雙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毫無芥蒂的合作進攻,顯然不可能。

甚至一些人並不相信眼前這些日軍傘兵是日軍,直接跑了。

剩下的人也在磨洋工。

相比於之前日軍傘兵對付獨立義勇軍那一邊倒的戰鬥,現在的戰鬥才像是那麼回事。

不過日軍依仗的不過是那一門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

原本是想到密支那這邊可能有英軍坦克裝甲車,所以才專門攜帶的。

因為是拆成了零部件分開空投下來的,所以組裝好後才投入戰鬥。

雖說情況跟之前的計劃有些出入,但這門反坦克炮也可以作為攻堅利器使用。

在反坦克炮和重機槍的掩護下,日軍傘兵分三面開始對機場發起進攻。

防守的志願隊自然果斷開火反擊。

雖說日軍有一門反坦克炮和不少擲彈筒,但第二支隊也有四門3英寸迫擊炮和多門2英寸迫擊炮,加上機場上英軍留下的大口徑高射機槍這些,日軍傘兵進攻很是吃力。

就在戰鬥不斷激烈的時候,東邊的天空卻迎來了變局。

。。。。。。

在空中,中國傘兵第一次大規模投送作戰即將開始。

在天上,三十多架運輸機正在快速飛行,不少運輸機後面還拖著一架滑翔機。

正是成都航空研究院研製的竹木結構滑翔機。

除起落架、必要的航空儀表及操縱結構外,滑翔機機身是木竹混合結構。

機組2人,可搭載全副武裝計程車兵30人。

其中一架運輸機內,傘兵一連的兩個排士兵正在認真檢查手中的武器。

鋼盔、步兵戰術電臺、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二九式衝鋒槍、勃朗寧自動步槍、m1917A4機槍、勃朗寧手槍、訊號槍、傘兵刀、手雷、炸藥、水壺、彈藥包、傘包等等。

每名傘兵都是滿滿當當掛滿全身。

此次空降作戰,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揹著降落傘空降,空降的只有一連和二連。

三連、四連和五連則是搭乘滑翔機,直接降落在機場附近的空地上。

在龐大運輸機群外圍,還有4架民27E型戰鬥機和4架民27F型戰鬥機護航,高空甚至還有一架偵察機。

由於附近地形以山區為主,無線電聯絡不暢,所以需要他們來協調通訊和提供引導。

這一次其實是傘兵第一次把滑翔機投入實戰,其實風險也挺大的。

要不是機場目前在志願隊手中,李航都不見得會讓三個連乘坐滑翔機投入戰鬥。

滑翔機的作用其實就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