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矣!
魏忠賢在去中都鳳陽的路上,接到了一個小太監密報,知道緹騎已經出發現在捉拿他的路上。
老太監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好結果,他把自己隨身攜帶的錢財都給了那個小宦官,讓他趕緊逃命,走得越遠越好,千萬不要再來找自己。
當夜,他聽到驛館外邊有人唱道:“隨行的是寒月影,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想到昔日的榮華富貴,魏忠賢也感到真個不如死,於是他哀嘆數聲在館驛上吊自殺了。
老太監魏忠賢死了,其實他被後世妖魔化了,他對大明皇帝的忠心程度比那些文官高太多,而且沒有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
但是歷史的定論他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黃勝認為黨爭沒有好人和壞人,他們都是一個個有個性的人。
黨爭更加談不上對錯和好壞,結黨都是為了營私。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不例外,因為他們的口號就是黨的利益高於一切。什麼黨的利益?騙鬼呢!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已。他們至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與何地呢?
亂哄哄的朝堂換了群臣,一個個瞪著眼睛爭奪勝利果實,那些修生詞的大員紛紛落馬,只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左右逢源的袁崇煥。
十二月,已經是正四品左僉都御史領關前道的黃勝來到了山海關拜見再次督師遼東的王之臣大人。
黃勝送了許多奇巧,如象牙、犀牛角之類的南國特產算作拜早年,兩人已經是一黨,當然會談論朝堂之事。
黃勝從王大人口中得知袁崇煥得到了崇禎皇帝的信任青雲直上,最近又得了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蔭。
他突發奇想,準備試探崇禎皇帝對自己的態度,立刻寫了彈劾奏疏列舉袁崇煥諸多短處,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根本不是聞風奏事,都有真憑實據。
其中最有殺傷力的三條就是私自議款、主動請修建生詞、建奴大兵壓境時只圖自保不救錦州,要求朝廷治罪罷免其官職,繼續讓他回家抱孩子。
言辭激烈的彈劾奏疏就是表明自己的態度,讓皇帝做出取捨,如果朝廷任用袁崇煥督師遼東,自己立刻辭官歸隱,誓不與此人為伍。
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
王之臣見了黃勝的奏疏也深以為然,他同樣認為袁崇煥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也上書彈劾,表態不能跟這樣的人同在遼東任職。
可惜崇禎這個孩子已經先入為主,把王之臣、黃勝的奏疏留中,依舊跟袁崇煥探討收復遼東大計。
“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就這樣出臺了,袁崇煥認為憑他一人就可以守遼東、復故土,要求年輕的皇帝給予他足夠的權力和財政支援。
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再次上當,他想成為堯舜禹湯,面臨黃勝的選擇題,毫不猶豫選擇了可以“五年平遼”的大忽悠,拋棄了王之臣和黃勝。
王之臣沒有如歷史那般隱退回鄉,而是給袁崇煥騰位置入閣回了京師。
崇禎新朝新氣象,皇帝不識人也不會用人,也難怪,他畢竟是個十七歲的娃娃,一個孩子而已,如果不是神童見識當然有限,很明顯朱由檢資質一般沒有過人之處,他完全是作繭自縛。
黃勝太年輕被同樣年輕的皇帝無視了,朱由檢雖然認為黃勝有才能,但是也認為他年少輕狂,居然以自己辭官不做逼朝廷革職可以一人復遼東的袁崇煥。
皇帝乾脆不理會黃勝,賜天子劍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移駐山海關。這樣的佈置簡直是把大明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一大半都交給了大忽悠。
袁崇煥獲得權力和信任遠遠地超過了南宋嶽武穆,可惜他沒有岳飛的英雄氣更加沒有岳飛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