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因為誤以為叛軍來臨,於是當了逃兵?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如今自己所領的天子禁軍已經士氣全無,空前虛弱卻是事實。而且,逼殺楊玉瑤的事畢竟已經成了天子心頭的一大疙瘩,如今有了援軍,安知李隆基不會因為憋了一肚子的火氣而歸罪於他以及麾下將卒?可他又豈是真的想要以臣迫君,他只是為了儲存這北門四軍的最後一點元氣!

陳玄禮在焦躁不安中等待了許久,前去打探的信使終於迴轉了來。當得知趕到的是曾經隨同杜士儀來過長安覲見,形同義子的前鋒營正將杜隨,他稍稍鬆了一口氣,暗想杜士儀和楊國忠不和,此次漠北大亂更是因為楊國忠派羅希姡�巴�脖毖勒食嵌�稹H歡���媵Ь兔腿恢�湎肫穡�攀懇嗆脫羆也⒎僑�拊ㄔ矗�懶說氖珏�鈑裱��湎任�僂蹂�笪��婺鎰擁牡漲酌妹醚釷希�乖��菔Χ攀懇敲畔卵Ч��茫�

“大將軍,怎麼辦?”

“那杜隨的前鋒營有多少人?”

“至少有一兩千。”

昨天晚上便是這一兩千人,把將近兩萬的北門四軍耍得團團轉?

陳玄禮緊咬牙關,復又問道:“他可說了,杜大帥和朔方郭大帥行蹤如何?”

“他只是提了一句,杜大帥和郭大帥合兵一處,正急速趕來長安馳援,迎擊叛軍。”

杜士儀竟然和郭子儀一道從朔方南下了?這麼說,楊國忠此前一道又一道發往朔方的軍令雖說擱置了一下他們馳援的步伐,但總算那邊還是出動了,真是萬幸!

如果是從前,陳玄禮一定會因此而覺得杜士儀郭子儀心懷叵測,可一想到前方糜爛的戰局,一想到如今恐怕已經凶多吉少的長安,一想到天子和楊國忠這一君一相貽誤戰機,他就覺得那兩位節帥實在是做得對。此時此刻,他心中再無分毫疑慮,吩咐了一個最信賴的校尉接手馬嵬驛的防務之後,他就只帶著十幾個親衛親自去見杜隨。

兩廂一打照面,陳玄禮固然免不了打量三十出頭的阿茲勒,阿茲勒也一樣在打探這位聲名赫赫的龍武大將軍,碩果僅存的唐元功臣。儘管武德功臣之類的提法從大唐開國之後就有,但真正的頒賜功臣號,卻是從李隆基開元年間方才開始的,獲賜唐元功臣殊榮的人,清一色全都是萬騎序列的將校,加在一起不過寥寥十餘人。如今將近四十年過去,除了陳玄禮,其他人都不在人世了。

身為突厥人,阿茲勒從杜士儀學過經史禮儀,因此對陳玄禮這位自始至終小心謹慎,從未上過戰場,一直執掌禁軍的大將,他自然不會失禮,可想到昨天晚上那小小的遭遇戰,他心裡就沒多少敬意了。

都說北門四軍中全都是精挑細選的擅長騎射武藝之勇士,如今看來,徒有虛名而已!

倘若陳玄禮知道阿茲勒竟在暗自腹誹北門禁軍名不副實,一定會大怒。這能怪他嗎?左右羽林衛一向又不是他管的!對他來說,眼下更重要的,顯然是從阿茲勒口中進一步核實朔方兵馬的動向。得知杜士儀的安北兵馬人人配雙馬,一馬馱人,另一馬馱飲水補給趕到朔方靈州,卻因為沒有上命不能出動,而後得知河洛戰事吃緊後,杜士儀方才說動郭子儀,立刻發兵南下京畿,他不禁鬆了一口氣,當下開口說道:“如此,我帶杜將軍去面見聖人。”

“不用了。”阿茲勒才沒興趣去在天子面前說些恭敬的話,更不耐煩屈膝跪拜,當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見陳玄禮面色微變,他環視陳玄禮隨行親兵,見入目的將卒無不形容疲憊,灰頭土臉,他便淡淡地說道:“我只是奉命為前鋒,位卑職低,不敢驚動陛下!而且昨夜我已令人高呼是援軍,卻仍遭禁軍中人攻擊,軍中多有傷者,還得著力安撫。既然見過陳大將軍,告知援軍訊息,我也就把事情辦完了。如今長安城岌岌可危,我需得立時前去救援!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