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後說了那些話,現場已經徹底安靜下來,沒有人再反對。

“濟安,坐下。”

李衡行了個禮,重新坐下。

楊儀瞥了李衡一眼,眼神中略有不悅,但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諸位還有什麼要說的?”諸葛亮環視一週問道。

眾人道:“全憑丞相吩咐。”

“我贊成李濟安的說法。”諸葛亮表態了。

從營帳出來後,李衡打算回陳倉縣,費禕追上來了。

“濟安。”

“費司馬。”

“今天說得不錯。”費禕嘿嘿嘿地笑道。

費禕的笑容,親切中總是透露著幾分猥瑣,就像是某些救濟生活困難的少女的那些好心大叔。

“費司馬過獎裡,其實丞相心中早有定論。”

“魏文長和楊威公的話,你不要往心裡去。”

“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這是一件再正常且合理的事,我不會放在心裡。”

“嗯,你的陳倉縣的位置非常重要,好好辦。”

“告辭。”

“告辭。”

魏延那態度,也有個人立場在。

在諸葛亮北伐中,魏延數次為先鋒,第五次北伐依然是先鋒。

從個人角度,當然希望抓住一切戰機立功。

楊儀就更不用說了,性子憤恨,權力慾望重。

八月二十二日,洛陽,天尚未亮,早朝。

曹叡坐在上面,說道:“諸卿,今日可有事奏。”

楊阜出列說道:“啟奏陛下,眼下諸葛亮依然在關中陳列大軍,臣以為陛下應該御駕親臨長安,以振前線軍威。”

“大可不必。”中書令孫資出列說道,“孫權已經退兵,諸葛亮退兵今年必然退兵。”

楊阜卻堅持道:“聽聞蜀軍在眉縣和陳倉縣之間大肆屯田,以諸葛孔明的吏治之才,若是百姓都去了蜀軍那裡,長安危矣!”

“現在已經在快速移民。”邵陵侯曹爽說道,“楊公多慮了。”

諸葛亮退兵幾乎是大魏朝堂一致的認為。

“孫權退兵後,諸葛亮即便屯田,因為農時已過,根本不足為慮,蜀軍扛不過今年冬天。”曹爽繼續說道,“我軍只需要向蜀軍放出增兵的訊息,蜀軍必然忌憚。”

“那移民若是有疏漏,又該如何?”楊阜問道。

“移民有疏漏並不會影響大局。”曹爽回答道,“除非諸葛亮短時間內,能大量聚民,但這幾乎不可能,關中民眾都知道,若是投奔蜀軍,可能今年必須跟著蜀軍南下,這是背井離鄉,沒有多少人願意。”

楊阜也暫時無話可說。

曹爽繼續說道:“只要諸葛亮這一次再撤兵,我大魏東西線都會太平。”

大殿內陷入沉默中,算是預設了曹爽的話。

這幾年,關於以守而消耗季漢,幾乎是大魏朝廷的共識。

司馬懿的堅守不出,只是在執行曹叡的意志罷了。

而且大魏朝堂上的這些人才,也推算出了諸葛亮北上的規律。

此次諸葛亮若是再退兵,下一次出兵的時間必然還會往後再推延了。

諸葛亮第二次北上和第三次北上的間隔是一年,第三次和第四次北上間隔是兩年。

而第四次和第五次的間隔卻是三年。

這說明,每一次退兵,對於蜀國內部的影響都非常大。

每一次退兵回去,諸葛亮不僅要平穩因為北伐而引起的內部政治問題,還要處理民生問題和外交問題。

“若是諸葛亮這一次再退兵,下一次北上,至少五年以後。”孫資突然說道,“而諸葛亮常年忙於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