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蔣介石在電文中的語氣和內容可以明顯感覺到,對於這場雪中送炭般的勝利,以及宋哲武的善解人意,蔣介石顯得極為高興

在電文中,蔣介石除了對宋哲武一貫堅決服從中央命令大加讚揚外,並對北蒙“大勝”表示祝賀,還很大方地嘉獎有功將士30萬大洋。並表示,他已指示外交部和軍政部全力襄助宋哲武從國外購買武器。同時,再次撥款300萬大洋以為抗蘇軍用。

讓宋哲武十分震驚的是,在蔣介石的電報中,殲滅蘇軍的人數又有增加,而且增加的還不是一個小數目。

宋哲武是在賈景德等人的一再勸說下,才臉紅心跳地添了4000人的氺份,而蔣介石則更加乾脆地直接在宋哲武報上的水分十足的殲敵數字前,又加了一個一,王德民團殲敵數字一下子變成了15000餘人。

宋哲武仔細想了想,這事也要怪他自己,殲敵5000人這個數字對於飽受指責的蔣介石實在是幫助不大,只有一萬以上的戰果才有分量。

最後,蔣介石勉勵宋哲武,希望他能再創一個滿洲里大捷,為黨國再建殊勳。

這場小勝,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意義,那就是讓宋哲武對於戰勝蘇軍有了絕對的信心。

因為宋哲武有前世關於二戰的記憶,對蘇軍的戰鬥力頗為忌憚,不過這兩場小戰役還是讓他的心裡有了信心,甚至也讓北蒙部隊有了戰勝蘇軍的信心。這個時候的蘇聯紅軍,要比二戰後期的紅軍戰鬥力差了很多。

雖然東路蘇軍的攻擊力度很強,在密集炮火和空中轟炸之下,給東線楚溪春指揮的第四路軍的阻擊部隊造成很大傷亡,可是蘇軍步兵卻被擋住了。

這一切都說明,這時的蘇軍,不論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戰鬥力上,都還遠沒有達到二戰後期的令人生畏的水平。因此,只要他在戰略上不出錯,在戰役上指揮得法,他完全可以戰勝蘇軍,粉碎這次蘇軍對北蒙的入侵。

九月十日蘇軍對北蒙發起進攻後,不僅是山西、綏遠、南北蒙這些宋哲武控制的地區,全國的輿論都為之一片譁然,各地輿論紛紛憤怒聲討蘇聯的無恥侵略行徑。太原、南京、上海、瀋陽、北平、天津、濟南、武漢、廣州、西安、成都、南昌、長沙等各大城市的學生們都走上了街頭進行抗議遊行,聲援第四路軍抗擊蘇聯侵略,要求國民政府和蘇聯宣戰,舉全國之力把蘇聯侵略者趕出北蒙。

國民政府當天也發表宣告,除了表示北蒙全境包括唐努烏梁海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當然領土,已有條約證明外。還表示,北蒙各民族都是中華民國的子民,那裡的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偽蒙共和國和它所簽署的任何協議都是非法的,它的任何邀請也都是無效的。宣告強烈要求蘇聯政府,應該懸崖勒馬,立即停止對北蒙的侵略。

另外,對於要求政府全力抵抗蘇軍入侵一事,除了沒有向蘇聯宣戰,也做出了適當的正式的回答。

軍政部長何應欽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高調宣佈,國民政府對北蒙戰事一向極為關心,軍政部遵照委員長的指示,正在為北蒙積極籌措大量武器彈藥,其中部分武器彈藥已運至北蒙投入使用。

此外,以命令正在漫川關圍剿從大別山西逃的鄂豫皖赤匪徐向前部的中央軍最精銳部隊——胡宗南第一師,在圍剿結束後,即刻開赴甘肅,時刻準備入蒙參戰;任命馬鴻逵為寧夏省政府主席,所部三十一師開赴寧夏,積極備戰,準備入蒙;命高桂茲十一師駐防榆林待命;中央軍其它後續部隊也正在積極調配準備中,只待南方局勢穩定,即刻北上抗敵。

同時呼籲,“至此黨國危難關頭,期盼黨內一切秉承先總理遺志的**同志,精誠團結,共赴國難。萬勿以個人成敗進退之私利,危害國家社稷之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