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進行了大換防,部隊開始調動,第一軍調出京城由第八軍進入京師鎮守,皇宮禁軍被打散編入了各部隊,皇城守衛交給了中央軍,第八軍軍長邱炳長,四個師分守京師四個方向,在京城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座軍營。

第一軍調往江州,第二軍調往贛州,第三軍進入鎮州府,第四軍進宣城,第五軍紹興,第六軍在衡州,第七軍進洪州。

天氣漸涼的時候,各地的軍隊已經完成整編,也進入了各自的防區。蒙古軍並沒有如期的發動進攻,伊勒德從大都返回,把杭州灣的水師調一部分退回長江,伊勒德的大帥府仍然在鄂州,這一次揚州戰役,蒙古方面雖然失去了江州,但也重創徽州軍,並且佔領揚州,算是有得有失。

不過伊勒德很清楚,藍玫瑰是主動放棄揚州的。徽州軍雖然被重創,實力並沒減弱。他提請忽必烈,應該趁南宋軍隊疲憊的時候,發動大規模的進。藍玫瑰正在整編軍隊,穩定內部,是進兵的好時機。一旦給大宋緩衝的時間,再想進攻就難了。

忽必烈沒有同意,今年北方大旱,糧食欠收。蒙古草原也是旱情不輕,各地饑荒嚴重,京城正在四處賑災,根本無力發動進攻。

對於蒙古人來說,今年如何越冬才是大問題。連年的征戰,元朝廷也國庫空虛,本來認為很輕鬆的滅宋之戰,沒想到損兵折將,沒有收穫反而丟失了江南佔領的地方。

荊湖北路是產糧區,蒙古也佔領了一部分荊湖南路,忽必烈要求伊勒德保證現有的地方,增加對南方糧食的掠奪,緩解北方的災情。

這是嚴重的問題,伊勒德也沒辦法,只能抓緊向岳陽、潭州增加兵力,控制荊湖南路地區,派出蒙古騎兵對夔州路和思州路進行掠奪,主要是搶糧食。第六軍和第二軍與蒙古軍在這一帶經常發生戰鬥。蒙古軍不想發生大的戰鬥規模,宋軍也不想,雙方都很剋制,戰鬥不是太大,在爭奪與反爭奪中時間流過。

建康的阿術根據伊勒德的命令,把大帥府移到了揚州,在建康留有足夠的兵力。伊勒德十分清楚,這是進攻南宋的橋頭陣地。如果失去建康,再想進攻恐怕很困難。在建康集中了十萬部隊,幾乎全是蒙古漢軍。

伊勒德已經發現,新附軍不堪重用。藍玫瑰的兵員,幾乎全是來源於新附軍。用新附軍打仗,不亞於給藍玫瑰送兵員一樣。把新附軍調入後方,用於鎮壓那些起來反抗的漢人,在長江北岸和南岸都是蒙古軍和蒙古漢軍。這樣的調動,駐守建康的鎮撫使張弘範,共計轄水路大軍十二萬,在江北滁州和揚州也屯有重兵,阿術統兵總數達到二十五萬。

阿里海牙還是在嶽州,為了加強對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的控制,伊勒德給阿里海牙增加了十萬漢軍,在潭州到岳陽,阿里海牙的總兵力為三十一萬。這樣的佈局,蒙古共計在長江兩個點上是五十萬萬軍隊,雖然比六十萬進攻南宋的時候少,用於防守還是足夠的,阿里海牙的岳陽到潭州漢將是劉整,呂文煥為副將。

藍玫瑰進行一系列的軍事調動,蒙古軍也一樣,雙方都在排兵佈陣,爭取達到退可守,進可攻的佈局。對於藍玫瑰的分散防守,伊勒德再也不敢小瞧。他已經琢磨明白,藍玫瑰不同於其他的宋軍將領,這是一個進攻型的統帥。看著徽州軍很分散,部隊是每一個軍四萬人,完全可以獨立作戰,而徽州軍最大的優勢在於火器利害。

蒙古用繳獲的弩車和炮車進行研究和仿製,弩車和炮車成功了,但是爆烈箭和炮彈確沒有成功,怎麼也達不到那麼大的威力,在掌心雷的研製上更加不行,爆炸威力更小。

忽必烈已經很高興了,他在大都訓練了兩支部隊,一支是弩車軍,一支是炮車軍。雖然沒有爆炸的箭,但是隻要數量多就不怕。以大元朝的地域,整合全國的力量,弩車軍已經有了三千多輛,但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