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法,趁機讓軍隊跟在後面,結果仇猶滅亡了。為什麼?就是沒有防備的緣故啊。齊桓公攻打蔡國時,聲稱是誅罰楚國,其實是偷襲蔡國。現在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派樗裡子帶著百輛戰車進入周都,居心叵測,周王是以仇猶、蔡國的教訓來看待這件事的,所以派手持長戟的兵卒位於前面,讓佩帶強弓的軍士列在後面,表面說是護衛樗裡子,實際上是把他看管起來,以防不測。再說,周王怎能不擔憂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國會給大王您帶來麻煩。”楚王聽後才高興起來。
秦武王死後,秦昭王即位,樗裡疾更加受到尊重了。
公元前306年,樗裡疾率兵攻打蒲城。蒲城的長官十分恐懼,便請求胡衍出主意。胡衍便出面替蒲城長官對樗裡疾說:“您攻打蒲城,是為了秦國呢,還是為了魏國?如果是為了魏國,那當然好了;如果是為了秦國,那就不算有利了。因為衛國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家,就是由於有蒲城存在。現在您攻打它迫使它投入魏國懷抱,整個衛國就會屈服並依附魏國。魏國喪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卻沒有辦法奪回來,原因就是兵力薄弱啊。現在攻打蒲城使衛國併入魏國,魏國必定強大起來。魏國強大之日,也就是貴國所佔城邑的危險之時。況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動,若有害於秦國而讓魏國得利,秦王定要加罪於您。”聽了這番話,樗裡疾若有所思地說:“怎麼辦才好呢?”胡衍順勢便說:“您放棄蒲城不要進攻,我試著替您到蒲城說說這個意思,讓衛國國君不忘您給予他的恩德。”樗裡疾說:“好吧。”胡衍進入蒲城後,就對那個長官說:“樗裡疾已經掌握蒲城困厄的處境了,他聲言一定拿下蒲城。不過,我胡衍能讓他放棄蒲城,不再進攻。”蒲城長官十分恐懼,聽了胡衍的話,象是見到了救星,拜了又拜連聲說:“求您施恩救助。”於是獻上黃金三百斤,又表示說:“秦國軍隊真的撤退了,請讓我一定把您的功勞報告給衛國國君,讓您享受國君一樣的待遇。”因此,胡衍從蒲城得到重金而使自己在衛國成了顯貴。這時,樗裡疾已解圍撤離了蒲城,回兵去攻打魏國城邑皮氏,皮氏沒投降,便又撤離了。
公元前300年,樗裡疾死去,葬在渭水南邊章臺之東。他臨終前曾預言說:“一百年之後,這裡會有天子的宮殿夾著我的墳墓”。到了漢朝興起,所建長樂宮就在他墳墓的東邊,而未央宮則在他墳墓的西邊,武庫正對著他的墳墓,果如所言。秦國人有句諺語說:“力氣大要算任鄙,智謀多要算樗裡。”
樗裡疾是秦國第一代著名的將領。以有智和用智著稱。秦所以東攘諸侯,多出於樗裡疾、甘茂之策。
樗裡疾之後,秦名將輩出,他們在侵略六國的戰爭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勳。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精通權變的甘茂
甘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裡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公元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又率兵平定蜀亂。公元309年,秦初置丞相,甘茂任左相。
秦惠文王時期,張儀就曾入秦獻計:秦軍東進中原,先取韓國軍事重鎮、周都洛陽的門戶—宜陽,以宜陽為跳板,控制東西二週和周天子,以據有九鼎為象徵,挾天子而令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業。由於當時秦惠文王為鞏固後方而集中兵力滅蜀,暫把張儀之計擱置一旁。秦武王即位後,已經滅蜀,後方鞏固,國力正盛,秦武王欲對外征伐,自然想起了張儀前言。他對右丞相樗裡疾、左丞相甘茂說:“寡人生在西戎,沒有到過周都洛陽,不知中原怎樣繁華。寡人渴望有一天,駕車進入周王畿遊歷,親目一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願,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誰能為寡人伐宜陽,進中原?”樗裡疾回答:“韓國宜陽城堅兵精,路遠道險,倘若魏、趙二國出兵救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