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第三點。秦國以瓜分齊國來引誘三晉和楚國,而三晉和楚國派兵進駐加以扼守,秦國反而會腹背受敵。這是第四點。這種做法就是讓三晉和楚國借秦國之力謀取齊國,拿齊國之地對付秦國,怎麼三晉、楚國如此聰明而秦國、齊國如此愚蠢?這是第五點。因此,取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沒有禍患了。秦國佔據了安邑,韓國也就必定無法控制上黨了。奪取天下的中心區域,與出兵而擔憂其不能返回比較起來,哪個有利?這些道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才說秦國精明而諳熟謀略,穰侯機智而精通軍事,肯定不會給趙國四萬士兵讓他攻打齊國了。”於是穰侯不再進軍,領兵回國了。
公元前271年,穰侯想要攻打齊國奪取剛、壽兩城,藉以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正在這時,有個魏國人叫範睢的看出他的目的,譏笑穰侯竟然越過韓、魏等國去攻打齊國,趁著這個機會勸說秦昭王取消了這次攻伐計劃,並獻上遠交近攻之策。昭王大喜。範睢還向昭王闡明宣太后在朝廷內專制,穰侯在外事上專權,涇陽君、高陵君等人則過於奢侈浮華。於是秦昭王免掉穰侯的相國職務,責令涇陽君等人都一律遷出國都,到自己的封地去。
公元前266年,穰侯死於陶邑,後葬在這裡。秦國收回陶邑設為郡。
穰侯魏冉假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以廣其陶邑,這是與秦孝公之後的歷代秦王著眼於統一中國的戰略目標背道而馳的。其次他威震諸侯,富可敵國,對秦王政權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而,他的倒臺是必然的。然其連年東伐,攻城掠地,提撥白起,為秦所立下的汗馬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
大難不死的范雎
范雎(?—前255),字叔。戰國時魏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早年家貧,後出使齊國為魏中大夫須賈所誣,歷經磨難後輾轉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
范雎當初本想為魏國建立功業,因家貧無法得見魏王,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門客。魏昭王讓須賈出使齊國,范雎隨往,憑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齊王欲留他任客卿,並贈黃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謝絕。須賈回國,不僅不讚揚他的高風亮節,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齊大怒,命人將范雎抓來,嚴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體鱗傷,肋折齒落。范雎惟恐性命難保,便屏息僵臥,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動,佯裝死去。舍人誤以為范雎已死,便去稟告正在飲酒的魏相。這時,魏相正喝得面紅耳熱,便命僕人用葦蓆裹屍,棄於茅廁之中,讓家中賓客輪番向席中撒溺,故意凌辱范雎,以戒後人。范雎知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只得咬牙強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從葦蓆中張目偷看,見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說:“吾傷重至此, 雖暫醒,決無生理。你如果能讓我死於家中,以便殯殮,異日定 當重金酬謝。”卒吏見其可憐,又貪利,便謊報魏齊,說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齊命僕人將范雎屍體扔到荒郊野外。范雎這才 得以脫身。他乘夜爬回家中,讓家人將葦蓆置於野外,以掩人之目;同時派人通知好友鄭安平,幫助他藏匿在民間,後化名張祿,並囑家人明日發喪。范雎果然沒有估計錯,第二天魏齊酒醒後,便疑心范雎未死,見野外僅存葦蓆,便派人至其家搜查,恰 逢舉家發哀戴孝,方信范雎的屍身為犬豕銜去,從此不疑。半年後,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鄭安平設法讓范雎暗同王稽會面。正值秦國有個政策,薦賢者與之同賞,舉不肖者與之同罪連坐。因此,秦國的有識之士,都隨時留意,訪求人才。經過一番交談,王稽發現范雎確是難得奇才,便帶范雎回秦國。他們一行驅車行至秦國湖縣時,遠遠望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隊車騎急馳而來。范雎是個有心人,見狀忙問:“來者何人?”王稽認得前驅,若有所思地回答:“這是當朝丞相穰侯魏冉,像是東行巡察縣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