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異議,那麼此事就交給穗安人了。”皇上頓了頓,繼續道,“明年棉花的推廣,由穗安人領頭篩查種子,這一點,穗安人可有異議?”

程彎彎立即道:“微臣領命。”

一些朝官們紛紛嘆氣,本以為可以趁機踩這婦人一腳,沒想到,又給了她立功的機會。

想來明年這時候,她大約會升到五品朝廷命婦,這升官的速度,真的太讓人眼紅了……

“皇上,這裡還有一封信呢,是平安縣令沈東明的摺子。”明公公笑著道,“奴才繼續念嗎?”

皇上點頭,沈東明,他兩年前就聽說過這個名字,據說在七品縣令這個位置上坐了十幾年了,若是沒有沈東明的信任,穗安人也不可能立這麼多大功,且這兩年平安縣百姓安居樂業,已成了湖州境內富庶之地,是該給沈東明也升升官了,對於有才之人,破格提拔是常事……

皇上心中思量之時,明公公已經唸到了關鍵之處。

“……鄒大人一行人來平安縣大河村之後,致力於農事發展,在穗安人的指點之下,成功研製出了人力翻車,因用水力帶動,當地人稱之為水車……在水車之後,研製出了稻穀脫粒機,這個難以藉助外力,靠純人力將稻子麥子脫粒,效率極高……”

不管是水車,還是脫粒機,在場沒幾個人聽得懂,都是士大夫,上流階層的人,又怎麼會知道底層的農民是怎麼勞作的,唯有戶部一些略通農事的人懂一些。

大司農上前一步:“明公公,這奏章上可有圖紙?”

他這顆腦袋,實在是想不出用水力帶動的翻車是什麼樣子,還有那脫粒機,又是什麼玩意兒……

“圖紙當然有。”明公公一笑,“不過,沈大人命人將水車和脫粒機送到京城來了,這會子應該已經送到了廣和大殿,若是各位大人感興趣,可以去看看,穗安人也在,正好可以給皇上皇后娘娘好好講一講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麼。”

工部尚書連聲道:“當初老鄒一行人前往湖州,完成棉花試驗任務之後,就寫信給微臣要求多留一陣子研究灌溉工具,微臣以為至少得研究一兩年,沒想到,這麼快就成功了,定是因為有了穗安人的指點,穗安人聰慧巧思,令人佩服。”

皇上站起身:“明公公帶路,阿薩布和臘基國使臣一道前去看看吧。”

程彎彎自然是領命。

她實在是有些無奈,這農用器械的功勞她並未打算算在自己身上,因為她只是提出了想法和方向,真正研究出來的,是鄒大人李大人那行人……如今沈縣令這奏摺一來,這功勞似乎就直接按在了她頭上。

不過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很明顯,皇帝迫不及待要去看看新奇玩意,迫不及待要在阿薩布和臘基國面前宣揚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