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安人此舉,算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

“應該說沈大人功德無量。”程彎彎開口道,“許多地方冬天並不會施粥,但沈大人每日提供兩頓稀粥,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兩人互相吹了一陣彩虹屁後,程彎彎這才離開。

沈縣令讓人謄抄公告,前往附近所有縣鎮張貼告示。

這會兒是下午,流落街頭的百姓們要麼在破廟裡避風取暖,要麼在街頭行乞,雖說縣令佈施了稀粥,但只能勉強果腹,若是能再討些吃食,那就能把肚子給填飽了。

街頭每一處避風的地方,都會蹲著三四個乞丐。

就在這時,突然一陣騷亂。

街上行人紛紛朝一個地方聚攏,圍在告示欄前面。

“哎呀,穗安人招工了,天哪,我必須去,萬一招上了這輩子就不用愁了。”

“哎你冷靜一點,看清楚了,這次是招短工,一天十五文,在碼頭扛大包一天也不止這麼點呀。”

“不過穗安人家裡包三餐,聽說那邊伙食還行。”

“想吃飽還不簡單,縣令大人天天都施粥,這不是什麼值得說的事,工錢還是太低了,不值得跑一趟。”

“十五文實在是太少了,我就不去了,你們各位隨意。”

好幾個漢子散開,他們目前確實沒有活幹,但也不會委屈自己去村裡頭做一天十五文的差事。

後面一群人圍上來繼續議論。

“這大冬天貓在家裡也沒事兒幹,一天十五文也能改善一下生活不是?”

“上面還說了送冬衣被子呢,我們家那被子都用十幾年了,是該換了。”

“哎,咱哥幾個去試試看吧。”

一些家底不太好的漢子們相約前往大河村。

而那些底層的老百姓,以及那些在街頭流落的乞兒們,更加不會嫌棄十五文錢太少,有吃有喝有衣服,還發工錢,這等好事絕不能錯過。

當然,也有懶惰成性的流浪漢,既然縣令一天免費提供兩餐,何必自己幹苦力呢……

天色還早之時,就有不少人來了大河村。

因為程彎彎早就有交代,村口並未阻攔,登記姓名籍貫之後,就統一帶到了荷塘邊上。

冬天的荷塘已經乾涸的差不多了,只有一層淺淺的水,塘底是淤泥,腳一踩能陷進去,這也是為什麼挖藕如此艱難的原因,現代社會都是用高壓水槍,會輕鬆許多,古代只能純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