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草藥長嘆一聲也不再出聲了。邊境小山村的農民哪有那麼多的錢去給殘廢的兒子安裝假肢。

水教授又講,假使你們項家是有錢夠給寶仁安裝假肢的話,我還勸告你們別急去安裝。因為寶仁的身體正在發育生長,如果在成長階段去安裝假肢,用了三四年又得去更換比較大的型號,又得花費一筆大錢。要換兩三次不同型號的假肢,寶仁才停止生長,這樣不知花去多少萬塊錢的嘍。為了節省,有錢有條件也等到人長到成年了再去安裝假肢,是最佳的選擇。

就是同水教授的那一次的談話,寶仁才懂得世上有高人,能夠給少腿斷腳的人駁接上一條假肢又能正常走路。既然世上有這樣的高人,今生今世,他就一定去找高人給他安裝上假腿,他也要像眾人那樣不用柺杖也能走路,甚至還能奔跑。他暗下決心,今生今世一定奮鬥,創造條件給殘腿安裝上一條假腿!這就是寶仁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這種心願像一束火把在寶仁心中燃燒著,雖然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心願的火把的光亮忽明忽暗,但是始終都沒有熄滅過。當著寶仁有門路掙得錢多了,心願的火把就像注足了油一樣,火焰燒起來更高更旺。現今,寶仁已有十幾萬塊錢了,他想安裝假肢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地處祖國最南端的邊陲的愛甜鎮,她的商業資訊是十分靈通,十分的活躍,傳遞得很迅速很及時,但是關於安裝假肢的資訊,沒有一絲一息傳入愛甜鎮裡來。因為來往愛甜鎮的商人關心的商品行情,所想的是如何賺錢,有誰去關注與他們自身無關的假手假腿的事。

那時,黑白電視的熒屏裡幾乎沒有商業廣告播放,報紙也很正統,不登任何廣告的內容。寶仁只把搜尋安裝假肢的資訊的希望寄託在報紙上,因為報紙時不時刊登一些醫學技術的新聞報道,寶仁很想從這類新聞中捕捉到他極想得到的資訊。於是,寶仁不惜花錢訂報紙來看。

然而,報紙沒有給寶仁送來福音。寶仁一連看了兩年報紙,都沒有看到哪裡為殘疾人安裝假肢的訊息。他失望了,但是,他的意志沒有崩潰,還是抱著堅持的信念繼續看報紙。突然,他從《群眾來信》專欄裡看到一絲的希望曙光。在《群眾來信》欄目裡,編輯為了跟讀者互動,經常為讀者解答和幫助解決一些難題。

寶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群眾來信》欄目寫去了一封信。寶仁在信中寫了自己的不幸身世、殘疾情況和想安裝假肢的強烈願望,請求編輯同志幫聯絡一下單位,好讓他實現他的願望。

那封信投寄報社之後,寶仁天天都盼郵遞員快送報紙來。報紙一送到家門口來了,寶仁像見到救星一樣,不論手上有多忙的活,他擱放一旁,先拿報紙來看第三版,看看《群眾來信》欄目裡有沒有答覆他的信的文章。那時,寶仁並不知道,《群眾來信》專欄在報紙每週只在週日發一期。他天天看,日日盼,只是浪費他的精神和時間。時間過去了一個月了,寶仁乃是見不到編輯部的答覆。

寶仁的心徹底涼透了。他想,以往別的讀者都是去信,求助編輯部在有關政策和福利的問題,給予幫助。而他卻請求編輯幫他尋找一個專門從事安裝假肢的部門單位。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編輯部的能力範圍之外,難怪人家編輯部不理睬他的了。

寶仁總是看不到編輯部的答覆,他心灰意冷到了極點,他決定放棄不看報紙,等到報紙訂半年期滿了就不再續訂了。可是事情的轉機正如古詩所描寫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樣給他帶來了驚喜。那天早上,郵遞員送來了半年期的最後一份報紙時,又叫寶仁在小本子上簽名,然後就遞給寶仁一封掛號信。

郵遞員走了。寶仁盯看信封的寄信人的地址發懵了,上下查遍他所有的親戚關係人,都沒有人出門在外當官做事,今天怎麼有人在一家康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