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晉王只有十三歲,怎會輕易離開長安?

雖說那晉陽是他的封地,但陛下恐怕捨不得年幼的晉王這般早前去就封,前去拜謁高祖故居這等說辭也顯得很牽強,所以顯然有些不合常理。

因此雖然謝逸說的輕描淡寫。但恐怕不只是遊歷拜謁這麼簡單吧!

“三郎,有些棘手是嗎?”鄭麗琬沒有藏著掖著,而是直接問了出來。

謝逸知道瞞不過,更不想讓懷孕嬌妻心有猜疑,忐忑不安,因此直言道:“晉州侵地案,險些釀出民變,據說與東宮和魏王府多少有點牽連。

陛下讓我陪著晉王去看看,以此震懾並安撫河東世家豪強。順便理清楚來龍去脈。”

“竟是如此,難怪會讓晉王前去……”鄭麗琬輕輕點頭。

謝逸悠悠道:“晉王和我分別擔任河東道正副黜陟使,等若是代天巡狩,巡查河東道。”

“會有危險嗎?大概去多久?”聽到和太子和魏王有關聯。杜惜君不由有些擔心。

“危險不會有,畢竟有晉王陪同,他們不敢有什麼過分的舉動。”直到此時,謝逸隱約領會李世民的另一層意思。讓李治隨同前去,某種程度上等於是給自己佩戴了一塊護身符。

首先李承乾和李泰絕對不敢有什麼異動,或許李世民可以容忍他們對一個臣子用什麼手段。但對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要是有不軌之舉。

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對此尤為在意,他很希望自己的兒女們可以兄友弟恭,相親相愛。

如果有哪個皇子違反了這個原則性問題,肯定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現在便對兄弟動手,天知道他百年以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李承乾和李泰無論是否真心對待李治這個弟弟,都不敢輕舉妄動是肯定的。

至於河東官員和豪強,應該沒有哪一家敢對皇子不利,如果他們動了李治的一根毫毛,暴怒的李世民會做出什麼?

毀家滅族是不可避免的下場,應該沒有那個世家豪強會將這等愚蠢的由頭留給皇帝,他們自己心裡應該清楚,李二陛下看他們山東世家已經不爽很久了。

所以此番河東之行不僅僅是自己在幫助照顧李治,李治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是自己的護身符,李世民如此安排也算是苦心孤詣啊!

先前李二陛下不仗義似乎有點過了,人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敢放置在險地,自己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放心好了,快了兩三個月,慢了也就三五個月。”謝逸笑道:“河東距離關中並不遠,何況還有英國公李績的駐紮在那裡,安全不必擔心。”

“那就好,我便放心了。”杜惜君鬆了口氣,安心不少。

謝逸道:“我此去河東,趁機見見英國公,再想想辦法,爭取早日讓闞稜大哥回來。”

杜惜君欣喜道:“三郎費心了,不過若事不可為,萬勿強求。”

“放心,沒事的。”謝逸道:“我放心不下的是你們……我走以後,你們便不要回長安了,就留在輞川別墅,藍/田縣那邊會多有關照。江夏郡王府,還有盧國公府、狄家我都會打招呼,他們會多有照應。”

“嗯,此處山清水秀,清靜宜人,安胎最好不過。”鄭麗琬輕輕點頭,長安城裡多是非,在此最清閒不過。何況還有杜惜君的特殊情況,確實不宜在人來人往,交際應酬不斷的長安。

“我還會讓雪殤留下,再讓陸通調集一批商行武師扈從前來,你們的安全是要絕對有保障的。”

雖然自己作為“欽差”外出公幹,沒有人敢輕易對自家家人怎樣,但不怕萬一就怕一萬。現在兩位夫人至少四條命,實在大意不得。

杜惜君道:“嗯,三郎的安排很周到,我們在此絕對安全,你放心出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