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改土歸流(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地各族的生活確實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可能還處於刀耕火種的狀態,大部分靠採集和狩獵過活。
當他們看到漢人衣食無憂,自己卻忍飢挨餓時,難免會起嫉妒之心。此時如果無法及時獲得開解,就很容易被有心人蠱惑,成為別人手裡的刀。
第三,土司們盤剝太重了!各地土司並不認為是大明子民,更不覺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是將領地當作私產,把律法視為無物。不光貪得無厭,還草菅人命,堪稱土皇帝。
想要改土歸流又不想讓地方動盪,就要把當地各族民眾與土司嚴格區分開來,用各種辦法向他們闡明,朝廷不是來與他們為敵的,相反,是來幫助他們衣食溫飽的。而土司和土官,則是讓他們貧窮的根源。
怎麼才能做到這一步呢?朕也總結了三點。第一,軍隊。用拳頭講道理通常更容易讓人留意傾聽。但拳頭不能太硬,也不能太重,把人都打壞了,聽懂道理也是枉然。
第二,榜樣。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朕以為這句話並不完全,應該加上後半句,身教不如身臨其境。
舉個活生生的例子,女真首領黃太極跟隨朕西征,從出發到回還短短七個月,不光漢話水平突飛猛進,還學習借鑑了陸軍的不少規矩,用於八旗軍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如果讓朕去勸他學習,七個月之內斷無可能做到如此地步。如果在他身邊安置一位陸軍將領,每日以身教之,怕是也好不到哪兒去。
但當把他與陸軍放在一起行軍、作戰後,不用任何人多廢話,更不用刻意教授,他就會主動學習且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同樣道理,如果想讓雲南各族心向朝廷,光靠頒佈政令絕無可能,必須想辦法樹立榜樣、創造大環境,讓其切身感受到新與舊之間的截然不同,才有可能主動改變。
第三,利益。它雖然排在第三,卻是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才是人群的最終驅動力。沒有利益,軍隊和榜樣都是無根浮萍,長久不得。
軍隊好解決,西南都司在昆明有駐軍,不夠的話還可以臨時抽調,一個衛不夠兩個衛、兩個衛不夠三個衛。朕奔襲幾千裡破敵國都,不過也就用了三個衛而已。
榜樣稍微要難一些,指望當地人自我改變是不現實的,只能從外部想辦法。兩年前朕將八旗軍的3萬多家屬送去了升龍圖參與修路。
如今他們已經進入雲南,並在沿途開墾山林安家落戶。雲南只是遠,並不貧瘠,只要肯勞作,能多富朕不敢保證,一家溫飽絕無問題。
利益並不難,八旗軍家屬在雲南開荒種植了玉米和菸葉,還開闢了牧場,效果還是不錯的,養活一家子沒有問題。等規模再擴大兩年,收益還會更高。
朕手裡還有幾萬女真俘虜,但光靠他們遠遠不夠,也不該將過多同宗同族放在一地聚居,所以從內地遷移漢人去雲南定居就迫在眉睫了。
袁可立此去,會在蒙自、建水、寧州和昆明附近尋找合適地段設立農場,以百戶為最低標準收納裁撤衛所、戰俘和各省移民,並駐紮陸軍予以護衛。
農場所需住宅、農具、種子、牲畜,皆由日月銀行給予貸款購置,除了開荒屯墾之外,每年用修路里程償還貸款,具體年限由建設部與日月銀行另行計算。”
隨著面前小本子的開啟,洪濤連裝都不裝了,一口氣唸了下去。先剖析了雲南現狀的由來,又分析了其中的利弊,最後給出解決辦法。
雖然還沒有太具體的細節,但大體結構已經成形了。當皇帝的本來也不用說得太詳盡,給出方向、目標和要求,剩下的自然由各部官員們去補充完整。
(本章完)
:()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