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壞不了。再說還有楊樸在旁協助統籌呢。”
蕭鐵奴道:“什麼事情都讓別人幹了那還要你這七將軍來做什麼?”
楊應麒道:“協調各部統籌全域性察微糾謬以應變故——我要乾的就是這些。”
蕭鐵奴笑罵道:“果然是讀過書的說話也不一樣!明明是不幹活到處亂跑卻被你講的好像大有道理似的。”
楊應麒道:“為政的要義主要讓有才能的人能夠上位再儘量讓各方面的利益群體能夠表達自己合理的利益訴求能做到這兩點便差不多了。我要做的是體制的建設而不是庶政的處理。這就像鋪好了一條道路只要大部分走路的人覺得這條路好走就會自覺地去維護它不用鋪路的人過份操心。咱們地方小人口少卻背靠大金面向大海政治資源和物產資源相對來說都十分豐富民氣又正旺正是國富民稀的好時節最易治理。”
蕭鐵奴問道:“不過你這樣子跑來跑去應該也不是真的在遊山玩水吧。”
楊應麒道:“自然不是。咱們這些天踏過的土地都是我們的根本。我們地方小人民少要想崛起你說該怎麼辦?”
蕭鐵奴冷笑道:“這還不簡單!等我們站穩了腳跟便向西進軍把中京上京、南京西京都給打下來!打它三座城池國主至少得給我們留一座吧!等把大遼都滅了我們也不要多少地方要燕雲十六州就好!”
“燕雲十六州?老六你好大的胃口!”楊應麒道:“我的想法卻和你不同。我的意思是:無論我們以後打下多少城池寸土不取都要交給國主。”
蕭鐵奴驚道:“老么!你跟我開什麼玩笑!”
楊應麒道:“我沒開玩笑。對我來說只要能保有復、辰、開三州就足夠了。”
蕭鐵奴哼了一聲道:“沒想到你這麼胸無大志!這個半島屁大一點地方抵得什麼!說到人口還不如一個東京!”
楊應麒道:“現在自然不如東京但過個幾年東京就再別想和津門相比。”
蕭鐵奴知道他這話並非誇大沉吟道:“你的意思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楊應麒道:“我們要壯大自己的勢力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粗放式的那就是不斷地吞併土地和人口。但我們是大金的附庸之部這種事情幹得多了不免遭人疑忌。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還得依賴大金這個靠山呢。所以這條路是萬萬不能走的。”
蕭鐵奴道:“那第二條路是什麼?”
“第二條路就是對外韜光養晦對內精耕細作。”楊應麒道:“譬如種田這幾天你也看到了復州原來的居民耕作方式極為落後農具緊缺又不懂得協作。我們漢部良農一畝地的出產抵得過他們五畝地。而且他們又不太懂水利不大懂積肥更不懂得如何利用各種雜糧來補充主糧的不足不懂得利用大豆、番薯等作物來改善土壤的肥力——而周勝這幾年下來對這些卻都已經得心應手了。現在我們正在逐步安定下來等過了年我便會委派良農到各個村莊去租借給他們農具、牛馬教會他們如何精耕如何保持水土如何種植新作物。等我們的錢積攢得更多了再把水利一個個修建起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和遼東半島的地力養個一二百萬人不成問題。”
蕭鐵奴點了點頭楊應麒繼續道:“農事如此商事也如此。長白山混同江物產豐富但女真人能利用的卻不多。我們如今是大金一部既然是同處一國對內工商可以打著‘駙馬爺’的旗號深入到大金每一個角落——實際上國主也允許我們這麼做因為那對女真也是有好處的;對外可以利用大金的國威滲透入契丹、高麗甚至大宋。以大金之物產供漢部之工虞令天下財富匯聚津門再以工商之富沾潤農事漢部的基業便堅不可破!女真人將我們安置在這裡其中一個原因只怕是因為這裡無險可守。可他們不懂得天下間最為險要的不是山河之險而是人心向背!若我漢部全體都是敢戰之民能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