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大量由於幾千萬年的風蝕水蝕作用而形成的殘破低山丘陵和麵積廣大的盆地,在其邊緣位置,更是逐漸和大草原連為一體。
在山麓位置,分佈著許多侵蝕殘餘的低山和眾多山溝,雨後洪流破山而出,便在山麓谷口的位置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沖積平原區。在大明朝剛剛立國之時,正是兵力雄厚,勢力高張,夷狄望風而逃。在那個時候,大青山山麓還分佈著許多的屯田莊子,有軍屯,也有民屯。這些富饒的所在,其糧食產量絲毫不遜色於中原地區。
而不知道經過多少年的歲月,山溝為流水侵蝕成為寬谷後,便形成了前山與後山的交通孔道。
這種交通孔道不知道有多少,僅僅是叫得上名頭來的,較為大型的河谷就有三四個,適合超過或者接近萬人以上的大隊人馬通行。
當年的韃子,現在的建奴,每每都是從這些河谷呼嘯而來。
大明朝曾經花大力氣整修邊牆也就是長城,但是時至今日,那些花費了幾千萬上億兩白銀修建起來的邊牆早就已經荒廢了,除了薊鎮之外,宣大兩地的長城幾乎已經沒有兵力駐守了。就算是和建奴正當面,戒備最為森嚴的薊鎮,也不過是在重要的關口才有士兵駐紮而已。
而在宣大,採取的措施就是在距離那些交通要道不遠的地方,修建堡寨,這就是一個個的城堡,邊墩的由來。
這些堡寨並不是緊緊貼在山下,而是距離那些孔道的出口不遠,大約在十幾裡到幾十裡之間。而在城堡的更外圍,探出去的便是一個個的邊墩。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兩道防禦線。
這個構想本來是極好的——在這個距離上修建堡壘,既能使得堡壘周圍有大片的土地供軍戶耕種以此自給自足,同時也扼守住南下的要路,使得侵略之寇不得不一個硬骨頭一個硬骨頭的啃,必然兵力損失慘重。就效果來說,這比守住長城那薄薄的一層防線要划算得多。
但是在這大明末年,將官貪婪刻毒,百姓士卒麻木怯懦,軍隊戰鬥力差的令人髮指。數年前的察哈爾,現在的建奴,在這片晉北大地上呼嘯而至,而無一兵一卒敢於出戰!這防禦線,也就徹底的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成為了擺設。
一切的根子,還在人。
此處乃是大青山南麓難得的險峻之地,喚作虎頭山。此處已經在長城之外,距離邊牆有數十里之遙。
一座足有數百丈高的大山巍然聳立,形如一個虎頭也似,極為的威猛。
這座山足有三四里方圓,山的南麓較為平緩,在山前,則是一片盆地,有兩條河從盆地中穿過,形成了一片面積闊大的沖積平原,上面乃是長滿了長草的厚厚草甸子,不過這會兒已經變成了一片枯黃的顏色。
在山腳和不高的所在,則是大片的灌叢以及稀疏鬆林,再往上,則是油松、側柏、杜松、山楊、櫟樹、雲杉、白樺等混雜而成的大片大片的林子。
虎頭山遮擋了來自北邊兒的寒風,因此這會兒雖然外頭天寒地凍,一片枯寂,但是谷中的溫度卻還要比外面高一些,也並不覺得太冷。
此時,在長長的荒草之間,便有一行人正自在其中艱難的行走著。
這一行人大約有十來個,都是穿著寬大的棉甲,只是棉甲上面都是很髒了,不知道多久沒打理過。他們都牽著馬,馬上馬鞍倒還齊全,馬鞍旁邊都掛著刀,顯然也是不好惹的角色。雖然一個個神情委頓,只是低著頭往前走著,但是那雙眼睛偶爾一開合之間,便是流露出一股狠辣之色、
被眾人簇擁在中間的一個人,大約四十來歲,長相削瘦斯文,只是那眉宇之間,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狠厲陰沉之色。
正是前鎮羌堡守備,現在被宣大總督,山西巡撫,宣府巡撫,大同巡撫等大明權力官員一起下了海捕文書,窮搜天下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