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說起過這個典故,大家都是這樣說的。”
孔繼道一絲奇怪的表情在眼神中一閃而過,回道:“都是以訛傳訛罷了,正確地說法應該是1+2。”
“孔老師,你就給我們講講唄,哥德巴赫猜想怎麼成了1+2了,1+2不就是3嘛,這有啥好證明的。”
很多同學紛紛響應,確實在大家的記憶中都知道陳景潤證明了什麼1+1,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可是都很奇怪,1+1這玩意兒到底有什麼好證明的呢。
圍住的同學不肯讓路,都想再聽孔老師說說,大家也都知道孔老師這是最後一節課了,其實心裡何嘗沒有一點悵然若失呢。孔老師可是基礎學部生涯必不可少的一個符號,進入冰城工業大學的學生,基本都被孔老師摧殘過,不過畢業之後。回想起來。都感念這一段刻苦學習《高等數學》的青春歲月。
與其說是想聽孔繼道講講哥德巴赫猜想,倒不如是覺得再也聽不到孔老師的課了。再次緬懷一下他的風采。
孔繼道沉吟了一下,說道:“好吧,一來時間不早了,我和劉猛還有些事情要談談。既然大家對1+2或者說1+1都有誤解,那我就大概講一下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同學們凝神靜氣,都很好奇,解開這個從小一直存在的誤區。
“在1742年給尤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質數是什麼意思呢?又稱素數,有無限多個,意思就是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比如2、3、5、71、73、79、241、991等都屬於質數。”
“哥德巴赫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但是他自己無法證明。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尤拉幫忙證明,你說這尤拉也很倒黴,因為在數學界的名望太高,不管是費馬大定理還是哥德巴赫猜想,大家都期待他能夠解決,但是一直到死,尤拉也無法證明這兩個猜想。”
“由於奇數,比如說3=1+2、9=2+7、21=2+19等很容易被證明可用兩個質數表示,所以,尤拉在回信中提出另一等價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今日常見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尤拉的這個版本。”
“這個猜想也跟費馬大定理一樣,如同狗咬刺蝟,無從下口呀,常見研究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有四個途徑,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是殆素數的方法,這個殆素數又是個什麼東西呢?”
“所謂殆素數就是素數因子的個數不超過某一固定常數的奇整數。例如,15=3x5有2個素因子,19有1個素因子,27=3x3x3有3個素因子,45=3x3x5有3個素因子。”
“如此一來,一個大於2的偶數n,雖然不能證明n是兩個素數之和,但足以證明它能夠寫成兩個殆素數a、b的和,即n=a+b,而進一步認為a和b的素因子個數分別不超過a和b,顯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寫成1+1的形式,所以才有社會大眾不懂,不知從哪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就瞎嚷嚷1+1,傳到後面就成了證明1+1=2,這才誤導了你們,這玩意兒1+1=2有什麼懸乎的呀。”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的形式;1956年,我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的形式,稍後又證明了3 ;+ ;3和2 ;+ ;3的兩種形式;1966年,還是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 ;1 ;+ ;2的形式,想必大家都熟知了,如果能再進一步就是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