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桌子坐著幾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乖乖的吃飯中,聽到王永的命令,一名學生一躍而起,狂奔而出。

過了陣子,五份報紙擺在了楊銳面前。

除了《光明日報》給了兩個豆腐塊以外,《中國教育報》和《北京晚報》都給了兩個豆腐塊的版面。

楊銳看的有些呆。

當年在西堡鎮的時候,趙丹年拼死拼活的,才在《中國教育報》上弄了一個豆腐塊,那時候,記者到西堡中學採訪的時候,是市縣鎮三級領導陪同的。

沒想到,他這次連採訪都沒做,就被《中國教育報》給報道了。

“年輕俊彥,稱雄國際大會。”傅老師分別指著兩份報紙的標題,道:“我沒說錯吧。”

稱雄國際大會是《光明日報》在三版的標題——完整的標題是《中國學生稱雄國際大會》,字型黑粗,吸睛作用很強。

“光明日報的記者是採訪我了,這剩下的幾份,是怎麼回事?”楊銳萬分疑惑。

“記者間又會交流訊息嘛,編輯間也會交流,不用管這些,你倒是應該想想,回去怎麼向校領導彙報,別浪費了機會。”唐集中向楊銳眨眨眼,笑道:“在北京就是這點好,一舉成名天下知!”

買報紙過來的學生小金,和其他三名學生坐在後面,羨慕的都吃不下飯了。他們都是北大的高年級生,按說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要說名氣什麼的,卻是一點也無。

看著即將或者已經聲名鵲起的學弟楊銳,四名北大高年級生卻是不約而同的有種世事不公的感觸。

……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會成名(3)

“還算不上成名,只是有幾家報紙的報道而已,張教授和傅老師我不熟,唐教授和王教授,你們上過的報紙可多了,我記得還上過電視。”楊銳抓緊時間謙虛。

“我們和你不一樣,你看看報紙的位置,還有文章的?容,你這個是社會版了,引起的轟動性和話題性,可是我們這些老傢伙比不上的。”唐集中接著唸叨起來:“年齡是個寶啊,我第一次上中央媒體的報紙的時候已經40多歲了,那時候都被人叫做年輕俊彥。”

王永哈哈的笑了起來,也道:“現在的環境好多了,我們那個時候,寫出文章來,首先要經過幾道關卡的比較,哪裡像是現在這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我沾了北大的光,如果不是北大一年級生這樣的噱頭,估計其他媒體也不會刊載。”楊銳繼續謙虛,做一名安靜的學者,或者說,以學生的身份被看做是學者,還是很有難度的。

唐集中笑了起來,道:“正好趁機申請專案,別浪費了名望啊。”

“這算什麼名望。”楊銳微笑。

王永拍拍楊銳,道:“聽老唐的沒錯,他最懂這個。”

唐集中一點都不在意,淡定的道:“這個就叫借勢了,剛才不是說了嗎,首先應該向校領導彙報工作嘛,比如咱們系的主任蔡教授,就挺看好你的,理查德的實驗室的經費被降低,就是蔡教授要求的,你閒下來,就給他打個電話好了。另外,趁著大家都記得,你就以鉀通道方面的研究,申請一個專案,你以前申請過校級專案,現在申請一個省部級的,也不算高。”

“那我就還是以唐教授實驗室的名義申請了。”楊銳也覺得不錯,他名下沒有官方實驗室,但作為唐集中實驗室裡的一個小組,許可權還是很自由的。

掛上唐集中實驗室的名頭,對唐集中評選國家級實驗室也有好處。反過來講,唐集中實驗室如果變成了首批的國家級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