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的目的;大唐亦然。尤其是睿宗即位;為了凸顯自己的正統;更是以各州久廢鄉飲酒禮為由;下令諸州每年必須行鄉飲酒禮;從而達到尊老尚齒;弘德倡教;明長幼尊卑之序。李隆基這個兒子比父親更注重這些;開元之初還頒佈了那一卷禮文;讓各州長官在每年臘月召集州中士紳耆老行鄉飲酒禮。

不過;如今地方官每年行一次必不可少的;卻是在送朝貢方物以及送各州解送士子上京之前。

在杜士儀上任之前;代州的州試就早已遴選出了今年諸科解送計程車子。儘管河東素來乃是名士輩出;世家望族紮根的地方;但多在太原以及太原以南;而太原以北各州由於是突厥襲擾的重災區;所以尚武之風更勝過尚文。當杜士儀這一天作為新任代州長史;主持鄉飲酒禮的時候;面前那二三十個即將遠赴長安參加歲舉計程車子;人人佩劍;精悍之氣溢於言表。樂起之時;面對朝廷頒佈的禮樂和諸多儀制;大多數人亦步亦趨隨同拜舞;甚至有人面上露出不以為然。

雖說杜士儀自己也對這些禮樂興趣缺缺;但身為代州長史;又有眾多本州耆老出席;按照規矩還有專門執掌觶案的人負責糾劾禮儀;他自然無意和這種條條框框過不去。照章辦事的他甚至還在此前一天特意去視察了演奏禮樂的班子;憑著自己對音律的擅長;糾正了樂師樂譜上的好幾個疏失;引來被邀來參加的幾位致仕賓客交口稱讚。故而此時此刻他作為主人;縱使再熟悉禮儀的耆老名流;從他的言行舉止當中都挑不出絲毫的毛病來。

等到這漫長的典禮結束;杜士儀在都督府大堂設宴相邀貢士們時;分了幾等受邀的賓客們全都在悄悄交頭接耳。

“還以為杜使君年輕;言行舉止或許會有疏失;可今日這鄉飲酒禮簡直完美無缺;倒是咱們這些兒郎還是禮儀差些”

“那是自然。京兆杜氏;關中著姓;哪裡是咱們雁代兒郎能比的?唉;這麼多年了;別說進士;代州所貢明經能夠取中的也是鳳毛麟角;人才凋零啊

“讓咱們這些兒郎弓馬舞劍;那是一等一的好身手;可潑墨揮毫;闡釋經史;吟詩作賦;這就實在難以比得別人名士風流了”

今年所貢士子;多數人的親長都在今日受邀出席鄉飲酒禮的賓客之中;因此長輩們的這些議論;他們自然都聽在耳中。有的只是心裡不忿;有的卻年輕氣盛露在臉上;尤其是行禮時還因為舉止失儀而被揚觶官罰過酒的兩個人;更是死板著一張臉大為不服。須臾;大堂上傳來一聲杜使君到;眾多眼睛都往大堂的入口望去。然而;和他們想象中那一身緋袍不同;杜士儀竟是不但身著一件代州極其流行的窄袖右衽袍;腰間赫然懸著一柄長劍。

驚愕歸驚愕;但眾人還是齊齊行禮道:“拜見使君。”

杜士儀欣然落座;舉手示意其他人都坐下;他這才含笑說道:“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於是設北地諸郡;雁門便在其中;一時武風極盛;直至如今。我上任不過數日;見都督府內外幾乎人人佩劍;個個擅長弓馬;足可見尚武精悍之風我先督雲州;深知太原以州縣常有戰事;故而民風彪悍豪爽;此古風也;令人心折”

要說文;杜士儀當年三頭及第;文采風流名聲遠揚;這些年雖不再致力於文事;可之前仍然和雲州諸官一道;有《雲州集》問世。所以;杜士儀表現出了對代州武風的讚許;一眾代州耆老都覺得與有榮焉;就連有些繃著臉計程車子們也都覺得意外。

“而我受命以節度副使判都督事;初至代州便行鄉飲酒禮;也是一大幸事武風和文風;本是一致的。我前幾日粗粗看過此次州試的文章;試詩因題材所限;難能出佳作;然試賦卻大可不拘一格須知燕趙多豪傑;與其東施效顰;卻難得神髓;何不如慷慨激昂;彰顯雁代風骨?”

說到這裡;杜士儀一擺手吩咐上酒;旋即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