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來,所有士兵士氣皆是低落。
李大猷又說道:“請將軍回到南邊,不要再到這裡騷擾了。”
孫佺帶領軍隊倉惶南逃,連一個隊型都沒有。可是就如王畫所說,蕃人與胡人那有什麼信用。
得到了好處,李大猷並沒有打算放過唐軍,這是他有意放低孫佺的警惕心的。看到唐軍陣型如此,他果斷命令手下乘機進攻。
唐軍大敗,敗得都莫明奇妙,孫佺與另一個重將周經悌被俘,李大猷又將他倆獻給了默啜,被默啜斬殺。倒是李楷洛與烏可利因為武藝高超,僅以身免,逃回唐境。
兩人隱隱有些後悔,分別寫了一封信給王畫。
王畫直接指出,指揮官的能力不足,是這一戰大敗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遠征契丹,並且還不是全騎兵,已經失去了奇兵突襲的作用。兩國和談,唐朝無故來犯,失去了道義,這一點就象血營當初的情形,為什麼以少能勝多,也是因為為了自保,士兵士氣旺盛,加上指揮得當,所以才取得這樣的戰績的。可是孫這一次的進攻,正好將情況顛倒過來。當然,也可以說血營收復了積石山。
但那是不同的,第一積石山党項與吐谷渾各部深受吐蕃人的壓迫,王畫進行了拉攏,普通百姓對血營不牴觸。加上吐蕃數次戰敗,無軍可用,最後收復積石山水到渠成。可看一看郭元振收復大非川,儘管兵力武器都佔了優勢,將領指揮得當,卻是何等的艱難。也就是這個道理。
除非是絕對優勢,就象八國聯軍進入天津,僅八百人,無一人死亡,卻大敗僧格林沁三萬多最精銳的蒙古騎兵。沒有辦法打了,火器太厲害了。
不過勸他們不要擔心,只要將這一戰祥細經過,如實向朝廷稟報,朝廷不會怪責的。
但王畫知道經過這一戰後,對兩人以後仕途將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他們本身,勇猛是很勇猛,能做一個將領,衝鋒陷陣,可做為一名指揮官,軍事天賦確實是欠缺了。遇到好的指揮官,能將他們的勇猛發揮出來,遇到不好的指揮官,他們同樣沒有多大作用。
這一戰規模不小,然而沒有放在王畫眼裡,對唐朝整個國家來說,影響也不是很大。
不過兩萬多人盡墨,還是讓朝廷震動了一下子。
可這時候,包括王畫在內,又讓另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
太平公主指使了一個懂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慧星出現,標誌著除舊佈新,天市垣以及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
這一招十分惡毒。如果是李顯,有可能將李隆基逼成第二個李重俊。
但李旦缺少果斷,可他不是李顯,頭腦還是很智慧的,將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想了一想,立即會意這個人進言是何用意。
而且他只是忌憚自己的兒子,並沒有打算不將皇位傳給李隆基,於是正好借了此事,說道:“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避免災禍,我心已決。”
雖然這個傳位,李隆基依然是一個傀儡皇帝,沒有真正的實權,然而大義的味道更加濃厚。
太平公主一聽就傻了眼,這不是她所要的效果,於是極力勸阻。
本來李旦還在猶豫不決當中,看到太平公主如此,他心中更加明亮,於是說道:“先後在時,群小當道,天變屢生,朕當時請求先後選擇賢明的太子立為皇帝避免災禍發生,但先皇很不高興。朕擔憂得數日吃不下飯。朕既勸說先後禪位,對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時候就看到李隆基的聰明瞭,實際上他心中樂壞了,可跑到李旦身前跪了下來,說道:“兒臣因為立下尺寸之功,破格立為皇嗣,即使是太子都擔心無法勝任,現在陛下又要傳位於兒臣,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
李旦說道:“你是一個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