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與官場往來的人。事實上,他倒是熱衷於官場周旋,不過這得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與他交往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在他面前如同一個受業的門生似的。否則,不管資格多老、職位多高,他都可以做出極不禮貌的事來。同治十年他去江寧拜訪曾國藩,恰遇曾有事未見他,第二天打發人來請他赴宴。他對來人說:「請轉告相國,王某人不是為一餐飯而去見他的。」說完便乘船離開江寧了。前任巡撫吳大澂去湘潭拜會他,他設宴招待。席間,吳大澂頗以巡撫高位自得。王闓運說:「這幾十年來做官很容易,想做什麼官,都可以做得到。」又指著環立一側的僕役對吳大澂說:「這些人一旦乘時都可以為督撫。」他也不顧撫臺大人臉上的尷尬,一個勁地說某某過去是個幫人打短工的,只因為投湘軍打了十幾年仗,結果做到了山西巡撫;某某過去是個無業流氓,也因為投了水師,後來做到了陝甘總督。說得撫臺大人灰溜溜的,未終席便匆匆告辭。夏時雖身為巡撫,卻從不在王闓運面前裝大,總是一口一聲「先生」、「夫子」地稱呼,故王闓運也拿他當巡撫看待。
夏壽田告訴老師,這次會試雖未獲雋,但在京師得益不少。王闓運安慰他,說年紀輕輕,不必計較這些,多進幾次京,多幾番歷練,對今後大有好處。師生親親熱熱聊了很久,夏壽田突然問:「先生,楊度來了嗎?」
「哪個楊度?」王闓運覺得奇怪。
夏壽田知道楊度尚未來東洲,頗為納悶:長江邊分手時說得好好的,回家住幾天就去投湘綺先生,怎麼還沒來呢?他對王闓運說:「楊度是先生的同邑,家在石塘鋪。祖父名叫楊禮堂,當年在李忠武公麾下當哨長,後在三河之役陣亡。伯父楊瑞生做歸德鎮總兵,父親楊懿生病故多年了。」
王闓運點點頭說:「楊瑞生我知道,聽說他把兄弟的遺孤都接到歸德鎮去了。」
「沒有全部接去,接去的是大侄兒和侄女。大侄兒就是楊度,字皙子。」
這時周媽進來了,端來一杯茶和一碟糕點放在夏壽田面前,滿臉堆笑地說:「喲,這就是夏撫臺的大公子吧!長得好秀氣,臉白嫩得跟大姑娘一樣!」
夏壽田不認得周媽,見她這副模樣,說起話來又不知高低分寸,正不知怎樣與她打招呼才好。
「她就是周媽。」王闓運坦然地介紹,「以後有什麼事,見不到我時,可以跟她說。」
夏壽田在心裡掂量著:先生這兩句話,說來似乎不經意,但份量不輕,看來此人不同尋常。他站起身,客氣地叫一聲:「周媽。」
「哎呀,好孩子,真懂事,快坐下,快坐下,還沒吃夜飯吧,我給你做去!」夏壽田此舉給了周媽很大的面子,她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
王闓運見周媽說話不成體統,便順水推舟地對她說:「你去廚房做飯吧!」接著又問夏壽田:「楊度能接他祖父、伯父的腳嗎?」
「門生這些年結識過不少有為的朋友,私下認為,還沒有一個人可以超過楊度的。楊度的前程必定遠在其祖父、伯父之上。門生看他真有點像賈太傅、謝東山一類人,若能得到先生的栽培薰陶,今後一定可以成為國家的柱石。」
「我們湘潭真出了一個這樣的人才嗎?」王闓運似問非問地自言自語。
「先生,門生和楊度在黃鶴樓下分手時,他送了我一首長詩,我很愛詩,隨身帶著。先生你看看這首詩,就知道楊度其人。」
夏壽田從衣袋裡掏出一個信套。開啟信套,將一張折迭的白宣紙抽出來,展開遞了上去。
王闓運接過紙,立時眼睛一亮。未讀詩之前,滿紙書法先就吸引了他。那字型端正穩重,英氣勃發,亦隸亦碑,筆力厚實。單從這字來看,就為他四十年來上千門生弟子中所少見。詩是歌行體,題作黃鶴樓送夏大之江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