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人之中,就算是楚琛都涉足古玩界已經五年了,畫作剛映入三人眼簾的時候,就覺得有些熟悉,當三人看到畫作的款識之時,每個人都不由的大驚失色。
“這……這……這怎麼可能,爸,我不會看錯吧。”
雖然劉琴舒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在楚琛面前,顯露出她有多麼高深的古玩鑑賞能力。但不要忘記了,她可是從小就在劉老的身邊學習古玩方面的知識,就算是天賦再怎麼不好,幾十年下來了,水平會差到哪裡去?
看著這幅作品上多條題跋,還有大大小小十多個鈴印和收藏章,每個印章都代表著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證明此圖是傳承有序的作品,再加上劉琴舒沉浸在書畫中幾十年的專業水平,幾乎可以斷定,這幅作品就是一件真跡。
當然,如果換作其他人的真跡,或者劉琴舒還不會這般驚訝,但此畫的款識卻是“北苑副使臣董源畫”,這就不得不令她大驚失色了。
董源,字叔達,中國五代南唐畫家,源一作元,江南鍾陵人。他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時期。官至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
董源善山水,兼工禽獸。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讚其山水曰:“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畫鑑》裡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畫史上把董源、范寬、李成,稱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
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當初董源的山水畫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
據說李璟年輕時曾在廬山修建別墅,將山泉林園勝景融為一體。他為了能時時看到廬山景緻,特地派董源畫了一幅《廬山圖》。
董源將五老奇峰、雲煙蒼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別墅巧妙地繪入一圖。李璟觀後,稱讚不絕,愛不釋手,命人掛在臥室裡,朝夕對畫觀賞,猶如長居廬山中。由此可見董源構思的巧妙和寫景藝術的高超。
董源現存於世的作品很少,只有有《夏景山口待渡》、《瀟湘》、《夏山》、《龍宿郊民》、《溪岸圖》等寥寥幾幅而已。
雖然如此,劉琴舒到不是為現在能看到一幅董源的作品而驚訝,而是在他們眼前的這幅作品,分明就是《溪岸圖》。
劉老放下手中的放大鏡,滿臉興奮和激動的說道:
“這有什麼不可能的,你是不是想說《溪岸圖》現在在米國的大都會?嘿嘿,我當初就覺得那幅作品有問題,不說其它的,就說和《夏山圖》等作對比,完全是截然兩種風格。而你們看,眼前這幅作品,其技法就是用的董源所創的披麻皴。”
“而且這其中畫風還有人物、動物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