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劉思哲嬉皮笑臉的說道:“嘿嘿,開個玩笑嘛!……”
正當兩人說笑的時候,臺上又拍完了兩樣東西,一件玉梳子還有一支毛筆,分別以一萬五和一萬二成交。
不過接下來的拍品讓所有人都提起了興趣,楚琛更是輕咦了一聲:“倒流壺?”
倒流壺,又稱倒灌壺、倒裝壺,是瓷器當中的一種獨特的種類,由於其設計巧妙絕倫而聞名於世。
倒流壺的壺蓋為不可開啟的虛設蓋,裝酒時需將壺倒置,酒由底座的小孔注入。當放正壺之後,注酒孔處滴水不漏。其奧秘在於壺中有兩個隔水管,一個通壺腹與壺底的小孔,由於壺腹的隔水管上孔高於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注酒孔處不會漏酒。另一個隔水管在壺嘴處,同樣的原理確保入酒時酒不溢位。
目前發現最早是宋代時期耀州窯青釉剔花倒流壺,展出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譽為“華夏第一壺”。
“大家沒有看錯,此壺正是北宋耀州窯青釉倒流壺。”陳大有為大家介紹道:“此壺高十六公分,整體似一梨狀,上部作雙蒂式假壺蓋,系虛設,不能開啟。頂端與腹一側置飛鳳式提樑,鳳首指向的另一側貼塑母子獅。母獅張口作壺流,子獅在母獅腹下吸吮,造型生動、逼真。”
“肩腹之間裝飾乳釘紋、垂三角紋各一週。腹部刻纏枝寶相花紋,下刻仰蓮紋一週。刻花技術熟練,刀鋒犀利,線條活潑流暢,佈局適宜。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正置滴水不漏。腹下附圈足,略外撇……”
還沒等陳大有講完,臺下就有人打斷道:“老陳,這東西有問題吧,我怎麼覺得和博物館裡的那隻一模一樣啊?”
對於那人打斷自己的話,陳大有到也沒有生氣,笑道:“我說老全,你能不能不要這麼心急啊,這東西外形確實和博物館裡的差不多,不過博物館裡的那隻通高是十九公分,這只是十六公分,而且那只是剔花,而這只是刻花,至於其他的,你們自己上來看吧,東西真不真,我這也不能打包票的。”
等陳大有說完,大家呼啦一下都站起身來,坐在前面的,更是直接就跑上臺,看了起來,不過馬上就搖了搖頭下臺了。
接下來,眾人一個一個輪流上臺,不過絕大部分人都好像對此壺不是很看好,不過現在是拍賣會,也可能是故佈疑陣。
因為時間的限制,很快就輪到了楚琛,他把壺拿到手中,先是迅速的粗略一看,只見此壺器形完整,包漿喜人,顯然是經常把玩所致。此壺胎為鐵灰色,外施化妝土,並有含有黑色鐵質小顆粒和氣孔,這很符合當時耀州窯的時代特徵。
釉質瑩潤透明,釉色青綠如橄欖,釉薄處呈薑黃色,器物反面挨近足部及底部呈現漏施釉的狀況。這些漏釉的露胎處,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造成的小斑塊。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處,隱約透露出一些淡褐色,這是因為胎土中所含鐵的成分較高的緣故。而這些,都是符合當時的工藝特徵。
另外,此壺的裝飾手法為具有浮雕特徵的刻花,刻花工藝宋初偏晚出現,此期已經達到最高水平,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刻花又稱“偏刀”,即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紋樣的輪廓線,再在其旁用刀具餘刻,然後剔掉直刻和斜刻後夾在刀痕中間的地子,使紋樣突凸,施釉少剖澆後呈現出花紋清晰、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效果,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此壺的刻花手法高超,把壺上的花卉刻畫的栩栩如生,搖曳多姿,已經差不多是宋代刻花的最高水平,頗為難得。
最後,楚琛用手指在壺體輕敲,聲音清脆,正所謂“擊其聲,鏗鏗如也”,至此,就算不用異能,他也已經能肯定,這應該是一件真品,而且幾百年下來,品相還如此完整,可以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