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而且因為儲存不善的關係,畫紙上面看上去有些黴點和蛀孔,好在情況看來不是太嚴重,讓楚琛的眉頭松展了不少。
小心的把紙張展開,畫卷上的內容頓時就映入了眾人的眼簾,不過當大家看到內容時,全都大吃了一驚,周文平更是驚呼了一聲:“《枯木竹石圖》!”
大家之所以這麼驚訝,正是因為畫卷上的內容,和蘇軾所作的《枯木竹石圖》非常的相像。
整個畫面除了旁邊的兩處題跋之外,只作一枯樹,樹下幾根細草,一頑石如拳,石後一二稀疏小竹。
那棵枯樹,一片葉子也沒有,主杆曲而歪斜,在主杆的三分之一處,有一粗枝折斷,三分之二處主杆大方向不合常理的扭曲纏繞,樹梢極力向上,極象鹿茸的造型,那奇怪的模樣好似胸中盤鬱一般。
蘇軾,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一般來說,大家都注意的是蘇東坡的文學上的造詣,把他稱為我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但鮮為人知的是他在繪畫創作和繪畫理論上的成就之高,並不在文學成就之下。而在我國繪畫史上,蘇軾的地位甚至遠遠超過兩宋時期的許多著名畫家和理論家。
蘇軾在這一領域的主要貢獻在於其與表兄文同、摯友米芾等共同提倡的“士夫畫”,即文人畫。他們的宗旨與追求相當明確,主要是反對院體重工整、精麗的風格,主張逸筆草草,不著力求工。
“士夫畫”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求詩、書、畫融為一體,使繪畫文學化,開闢了我國古典繪畫中文人畫傳統理論之先河。
不過可惜的是,在蘇軾的詩書畫作品中,畫作傳世的很少,就說周文平驚呼的《枯木竹石圖》現在就已經流往了島國,難得一見,讓楚琛等人甚感遺憾,這也是為何大家會那麼驚訝的根本原因。
不過馬上吳叔就皺著眉頭說道:“不對,這雖然和《枯木竹石圖》很像,但一些畫法和技巧卻有所不同,而且表現出來的意境也不太一樣。”
1079年,蘇軾的政治對手,斷章取義地引用蘇軾的詩句來羅織政治罪名,導致了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這一次,如果不是宋神宗祖上有“不殺文士”的遺訓和他骨子裡對蘇軾才華的欣賞,蘇軾難逃此劫。最後,蘇軾被貶黃州。
而《枯木竹石圖》正是因此而生,畫卷之中充滿了悲觀抑鬱的情緒,讓人看久了都會覺得心裡很不舒服。
但眼前的這幅畫,除了悲觀抑鬱之外,其中更是包含了極其悽惻蒼涼之意,就好像是一個風燭殘年;拖著病弱之軀的老者,即將離開人世一般,看的楚琛他們的心中都不斷的升騰出抑鬱悲涼之意,很是難受。
不過,很快大家就有了發現,明白了為何這幅畫會有這樣的意境,因為從旁邊提拔的詩詞來看,蘇東坡當時畫這幅畫的時候,已經是命不久矣,而那首詩詞,正是他寫的絕命詩。
為什麼蘇東坡臨死之前會畫下這幅作品並提詩?這讓大家覺得非常奇怪。
當楚琛看到另外一人的提拔,才恍然道:“原來這幅畫是蘇東坡臨死之前送給黃庭堅的!”
“這蘇東坡怎麼想到臨死之前,會送一幅這樣的畫給黃庭堅?”老五奇怪的問道。
“蘇東坡送黃庭堅這麼一幅畫,到也正常!”楚琛想了想後,說道。
當初,蘇軾第一次在黃庭堅的外舅孫覺坐上見到黃庭堅的詩文,就驚其超逸絕塵,孫覺便請蘇軾為其揚名,蘇軾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別人,別人也會主動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須揚名?”
黃庭堅三十四歲時,寫了兩首詩寄給蘇軾,蘇軾回書《答黃魯直》:“我一直誠恐不能與君結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沒才華,如此禮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