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煜以上給他派了幾十名暗衛過來,又動用各方的關係在朝堂上為自己說話。

比如承恩公之死的事情,若沒有楚家周旋,他若想脫身,只怕要上演全武行,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行。

楚家這般對他,他自然也不能太過份。

其實一直到現在,他都不相信楚煜不是他的父親,可尉遲亦瀾的話卻也講得繪聲繪色,加之他當時急於想娶了葉錦輝,自然巴不得馬上脫離楚家才好。

可眼前又時時浮現出楚煜抱他在膝頭,聽阿孃彈琴的畫面來。

他已經寫信問過阿孃,可阿孃卻執意要留在楚家,就算尉遲亦瀾的話是真的,為了阿孃他也只能繼續呆在楚家。

可柳家所做的一切,卻十分讓他失望,所以也就一直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幫五皇子。

唐鎮山:“太、祖皇帝建立的親君上直二十六衛,就算有傷亡,若真要集合起來,人數恐怕也不少吧?”

楚璃沒有說話。

是有不少人找過他,但他跟唐鎮山並不是很熟,自然不會將自己的老底全掏出來給對方看。

“柳嶽秀雖然自私了一點,但此人名聲還不錯,你手中有兵權,你怕什麼“唐鎮山似乎知道楚璃在想什麼一般,“這是尉遲先生託我代給你的話。”

唐鎮山祭出尉遲亦瀾,這才覺得自己身上的壓力驟減,暗道:難怪昭宗那麼多大臣沒有託付,而選擇了這位名不經傳的楚四公子。

楚璃在閩地浙地雖然名聲不小,但京城的人開始知曉他,不過是從他手裡有了昭宗皇帝的聖旨之後罷了。

“其實,我更擔心的是韃子,遼東如今已經淪陷,玉門關了失守了,聽說韃子每佔一處,直接屠村。”唐鎮山繼續開口道,“你之前只在江南富庶之地,不知道北地百姓的疾苦,可更苦的是他們如今正像牲口一樣被我們的敵人宰殺!換五皇子當政,不知能不能改善這種狀況,但卻可以保證整個朝廷不會這麼烏煙瘴氣。”

楚璃挑眉,原來唐鎮山不僅接了尉遲亦瀾的信,更是柳家的說客。

“我聽說,五皇子和公子相見的時候,已經稱呼公子是大將軍了,如此說來也算小小年紀慧眼獨具了。”唐鎮山見楚璃面色淡然,只得繼續拍著馬屁。

楚璃卻淡淡地瞥了唐鎮山一眼,“我記得你之前守過榆林。”

唐鎮山點頭,聲音卻不自覺地沉了幾分,“我家世代鎮守榆林,可惜到我這一代,沒什麼建樹,連家都沒有了。”

倒不是做了逃兵,而是昭宗的時候齊家當權,將他調回了京城,換了齊玉來的嫡系,那些人根本沒參過戰,只會紙上談兵,韃子一來棄城而逃,明明對方只有五千人,硬是被他誇大成五萬,以至人心惶惶,晝夜不停的守城,卻根本沒看到敵人的影子。

這樣過了十天,將士都有些吃不消了,才鬆散了一些,但徉攻遼東的敵軍已經到了。

大同失守的時候,唐鎮山要求曾痛哭流涕地找著昭宗要去北地領兵,但黃立安卻悄悄地向昭宗進言道:“唐將軍如此多仇善感,去了北地只怕會影響士氣。”

就這般,唐鎮山想打韃子的意願不僅沒得到滿足,還失了五城兵馬的指揮權,被昭宗換上了高吉勝。

如今,唐鎮山雖然仍舊耿耿於懷,但做為一個曾守過榆林關口的人,他卻不希望它長期歸於韃子的鐵蹄之下。

“既然昭宗皇帝選了你,你必定有過人之處,若有需要,五城兵馬司的人馬願意供你驅使。”他試探了半天,肯定楚璃手中果然有另外一份聖旨,自然要透些家底出來。“我從榆林回京的時候,曾帶了二十名精兵,如今他們在五城兵馬司都已經是小頭目了。”

楚璃不由看了唐鎮山一眼,並非不信他的話,而是覺得既然如些,唐家為什麼不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