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需要了。
這時楊應麒的屬下聽了狄喻的話便押了蕭昂前往津門的法庭津門法庭的第一法官是個渤海人次席是個高麗人助理法官是個福建人都是三十歲上下、未曾經歷過千里“遠征”的青年看到這個案子不由得蒙了。他們向來處理的大多是部內的事宜涉外的事情按傳統是歸入軍務由軍方直接處理。蕭昂的這個事情與其說是判案不如說是報仇這可該如何處理?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去求見張玄素詢問張玄素也不知如何是好。助理法官見狀便建議去問“朱虛先生”。
朱虛先生李階拿到宗卷後皺眉道:“狄大人糊塗了!這事不該交給津門法庭的。咱們漢部的民事律法裡還沒有相應的條文。”
青年法官們便問該如何處理李階道:“你們是法官所以處理案件本不該來問我。不過這事有些麻煩我給你們個提議:法不回溯令不二行這蕭昂殺害漢部部民是我們的律法頒佈之前的事情殺人的地方又在漢部統轄地以外所以用咱們的民事律法便很難處理。但漢部行事之傳統向來是‘以直抱怨’。何謂直?人若犯我循天理報之謂直!這蕭昂殺害漢部的親人便是漢部的仇人。此事當由折大將軍或者遼口軍法處處理。”頓了頓又道:“這種事情我本來沒有干涉的權力所以你們就算覺得我說的有理也該先把我的意思轉告給張玄素大人。得他許可這件事才算名正言順。”
幾個青年法官將李階的意思向張玄素轉告張玄素心中默然說道:“就這麼辦吧。到遼口按軍法處置。”幾個青年法官走後張玄素頗感不安來見楊應麒說知此事道:“我雖得元部信任但處事不當於律文又不深悉曲折之處難以變通這次席法官的位置還請辭去。”
楊應麒道:“張大人這是什麼話!我們百業草創漢部上下又有誰是一開始就深通律法的?都是一邊做一邊學。咱們這代人最要緊的是秉持公心辦事開個好頭。等過了兩三代積累得多了自然會出現學力深邃的人來。”
張玄素道:“雖然如此但這最高司法團的次席畢竟不同其他。狄大人處最高法官位置重要的是立身正持理公便能讓人信服。所以坐在他這個位置德重於才亦可。而次席法官向上要襄助狄大人判難斷疑向下要給那幫年輕人傳律解惑所以才能與德行不可偏廢!如今我自忖雖能秉公辦事但才不足堪因此請辭。”
楊應麒搖頭道:“張大人啊次席法官需要德才兼備我也知道。但現在哪裡找到這樣一個人去!”
張玄素道:“李階先生如何?”
楊應麒哦了一聲沉思半晌道:“張大人提名此人按規矩也不當來與我說。我是政務之不當干預法官人選。漢部的**官提名之權在狄大人任命需經元部會議——這是規矩。”
張玄素頷道:“既然如此我先跟狄大人商量去。”
張玄素走後楊應麒正深思著他的提議卻聽侍從匆匆來報:“陳大人回來了。”陳正匯這次回到津門楊應麒並沒有安排什麼喧擾的歡迎活動只是和楊樸、李階、張浩等幾個關係較近的文官將他接到明倫堂去。
津門大將軍府有附近有三個很重要的建築:第一是位於左側的四嶽殿漢部元部民會議便在此舉行;第二是位於右側的明倫堂是士人議事論政的地方;第三是位於大將軍府正前方隔街相對的華表壇為四方部民陳情之地華表壇上刀刃不入言論無罪。
此刻明倫堂內陳正匯批麻戴孝雙眼深陷甚是憔悴和李階見面後抱頭痛哭。楊應麒等人好容易才勸住了。陳正匯見明倫堂掛上了白燈籠堂內群賢無論渤海高麗、華邦胡邦都為父親默哀心中感念。
雖說生死送別乃是一種普世的情懷但在俠客那裡是傲嘯激昂在戰士那裡是壯烈豪邁此刻明倫堂內斯文而肅穆的悼念氛圍則非一群讀書人湊在一起斷不能有!所以楊應麒、陳正匯、李階、楊樸、張玄素、張玄徵、張浩、盧克忠等人聚在這裡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