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還經過了一個特別的山洞。這時節,已是六月天氣。外面已經非常炎熱。眾人雖然走在山林裡,但因為是趕路而並非散步,人人都燥熱難當。而那個山洞則寒氣逼人。山縫裡的水,沿著洞壁滲透出來就形成晶瑩的冰簾。冰簾向一延伸居然長達三丈。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且多為空心。
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就這樣一路行來,約走了十日,終於到達了上庸。
……
漢中是一個郡,隸屬於益州。上庸也是一個郡,卻隸屬於漢中。其實就跟長沙數郡隸屬於江夏一樣,漢中不是一般的郡,它就相當於後來人們所說的地區。
此時,漢中太守叫蘇固,上庸太守叫孟當。
歷史上,張魯曾經盤踞漢中,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張魯的爺爺叫張陵,又稱張道陵。他創立了五斗米教。其教義自道教中而來,而又有所區別。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行其道。這個張衡跟製作渾天儀的那個張衡不是同一人。後來,張衡又死了,張魯就成為五斗米教的宗師。
張魯的發跡並不是透過自己,而是靠其母親。張魯的母親長相奇美,據說“有少容”,也就是年紀一大把,還青春永駐的意思。而且張魯的母親還“兼挾鬼道”,相當於會算卦,會預知吉凶禍福。又從後一點,可以推論其擅於言辭,精通察言觀色。這麼幾項素質加在一起,自然就是成績優異的公關大姐了。
劉焉原是幽州牧。後來因為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肆聚斂錢財,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黃巾四起,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後來郄儉為黃巾賊所殺,劉焉進駐益州。
張魯的母親既然善於察言觀色,少不了就會依附權貴。於是就頻頻出入於劉焉之家。在這樣出色的大姐面前,沒有什麼關是攻不下來的。於是,張魯便得到了劉焉的重用。
東漢初平二年,即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脩殺蘇固後,張魯趁其不備,又殺了張脩。於是張魯奪了張脩的兵眾,又得了蘇固的降兵,盤踞漢中。
後來劉焉死了,其子劉璋繼位。劉璋早就看不慣父親被張魯的母親所迷惑,就隨便找了個理由,將張魯的母親及其家人全部斬殺了。自此,張魯與劉璋公然反目,不相往來。
我們的故事進行到此,還只是190年的6月。張魯盤踞漢中的事情還沒有發生。當然,也不可能發生了。
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
第166章 拿下上庸
黃忠走在隊伍的前面。聽嚮導說已經到了上庸,便命令隊伍停止前進,來到了前端。遙望前面山谷,的確有座城池。城池依山傍水,規模不大。“這座城就是上庸?”黃忠問道。嚮導回答是。黃忠便叫了個人,到後面給蔡琰傳信。
蔡琰聽說上庸到了,帶著黃月英也到了隊伍的前端。一看,徐庶已經先到了。蔡琰問:“那遠方山谷裡的城池真的就是上庸嗎?”嚮導答道:“真是。小的來過多次。錯不了。”蔡琰道:“那咋我們沒有經過一座縣城就直接到了上庸了呢?”嚮導解釋說:“諾,順著那條河過來,就會經過兩座縣城。我們是抄的小路,因而就沒有經過那些縣城了。”
蔡琰道:“我以前聽說過上庸城。我以為是座很大的城池。再怎麼猜想,也應該是一塊平地,至少是一塊山間盆地。卻不料上庸城這麼小,而且就夾在群山之中。”
徐庶道:“我們就這麼過去恐怕是不行的。相對於這麼一座小城來說,我們的人馬多了一點,不像是正常的客商,反倒是攻城的強匪。”黃月英道:“其實我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