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況這種事,總要看過傷者才好開方子。如今這樣…只怕不太管用。”
淑寧忽地心中一動,便道:“我倒不這麼想,如今不是有成藥麼?想來接骨駁筋,總有現成的藥丸可用。同仁堂、西鶴年那幾家藥房,總會有治傷的好藥。另外,我們還可以請熟悉的太醫開點通用的方子,或是請他們去問擅長的人。上回為我治腳傷的淳于太醫,咱們也算是熟人了,乾脆去問他就好。還有就是…常年帶兵的人,總會知道些個跌打方子,我們府裡在軍中有些人脈,叫人去問問,不然就是讓哥哥問一聲兵部裡地熟人…”她頓了頓,沒再往下說。
然而佟氏已經明白了她的意思,似笑非笑地望她一眼,便對顧全生說:“就答應他吧。我這就去拿銀票,先付定金,等契約簽好,東西都接收後,再付剩下的。回頭我會寫信給京裡,讓長福去搜羅方子和藥丸。”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京中端寧幫著問了幾個帶過兵地人,討了些私家方子,當中自然少不了桐英的“家傳秘藥”,又讓長福送了些禮物給淳于太醫,得了兩個古方,然後連同幾家大藥房地成藥,以及府裡各家親眷為真珍備下地補品與冬衣,一併送回房山來。
然後淑寧又提議說,山西本就有災,只怕藥材方面也不太足,乾脆自家出點錢,每個方子都配了十來劑,足足裝了半車。佟氏索性又加了幾根有些年頭的人參,讓顧全生連同餘款給那小石老闆送去了。
結果那小石老闆感動得差點沒哭出來,連連說他們家“果真是信人”,當天便為顧全生引見了幾位熟悉地大買家,又將一份賬本送了過來,只說待他收拾好行李,便帶顧全生去通州見他們大老闆,順便介紹幾位糧商。
淑寧陪佟氏看那賬本,心下暗暗驚歎,真是走了運了。原本以為這家糧行頂多是賣糧給本地的平民和富戶而已,沒想到居然還做寺院的生意。房山境內多是山地,除去幾座大寺有寺田,可以自給自足,其餘的寺院不過是開墾得幾畝地種些菜罷了,日常食用,都要用香油錢到山下買。這筆錢卻是大頭。房山地方,幾乎村村有寺廟,而福祿升作為本地最大的糧行,每年都會與一百多家大小寺院做交易,數目之多叫人咋舌。
想來如果不是店主遇到變故,這樣賺錢的店,是不會輕易脫手的。
不過這樣一來,淑寧原本的計劃就要作些修改了。光靠自家父親與叔伯的祿米,以及保定、房山兩處田產的出產,未必能滿足福祿升原有客戶的需要,少不得還要另尋進貨的渠道。她與母親商議過後,便決定讓顧全生帶兩個人去通州,看能不能找到可靠的糧商供貨,若是能說服石家總店幫忙,就最好不過了。
過了幾日,顧全生從通州回來了,帶來了好訊息,但還有另一個訊息:“石家總店的老闆問我們,若是想從通州拿貨,要不要考慮買下他們在八里橋附近的一處小分號?那裡本來位置極好,只是位於背街處,又有幾家大糧行在附近。所以生意一直很糟。本打算要改建一番,但眼下沒那個閒錢。若是我們願意接手,只需一千二百兩銀子就行。”
這話聽得佟氏與淑寧都瞪大了眼:“怎麼這樣便宜?別是誆我們的吧?”
顧全生道:“我原本也這麼想。但後來他帶我去瞧過了,店面很小。房屋有些舊了,店後倒是有兩個極大的院子,有十來間大屋。因生意不好,年年賠錢,他們每逢旺季。就用那裡存放總號地米糧。只是今年開春前另修了庫房,如今就用不上了,才想要賣掉。偏偏別人都嫌它不在大路邊上,沒人肯要。”
佟氏皺了皺眉:“聽你這樣說來,價錢倒是不貴,但我們要從那裡買糧食,也用不著專門買間鋪子,若是能在當地做生意還罷了,不能賺錢。要它何用?這個便宜不貪也罷。”
淑寧卻想到一個主意,便問顧全生:“你說他們在旺季時拿那家小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