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武器質量不過關,從而導致了許多的靺鞨族戰士,在與對方廝殺的時候,由於手中的武器根本就抵擋不住與對方武器的碰撞,通常是兩三次碰撞後就會被對方砍斷,而受傷甚至喪命。如果不是因為武器方面的巨大差異,他們也不會在戰鬥中損失那麼大。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的部族誕生的時間還比較短,再加上缺少鐵礦石,而軍用器械的製造方法又是各個國家的不傳之秘,短時間內他們是不可能透過自身的摸索,提高武器的質量的。想要從別的國家購買不是不可以,價格高的令人咂舌不說,根本就不會買到最好的武器。

而李恪此番帶給他們的這些個武器裝備,雖說多多少少都有些磨損,但是卻都是可以直接裝備給戰士們作戰的。對於靺鞨諸部來講,頃刻間便可以提高整個部族的作戰實力。既然想要讓對方歸順於你,就要給他們開出無法拒絕你的優厚條件。這是李恪一貫秉承的真理。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夠讓自己個出去的這些個裝備,威脅到自身的安全。

除去這些以外,李恪還攜帶者大量的糧食、絲綢、烈酒、財寶的消耗品和奢侈品。提供消耗品可以,奢侈品也可以,但是絕不傳授製造工藝,是李恪的另一個行為準則。即便是無法在一時間使你們真心的歸順也不要緊,老子有的是錢,老子用錢一點點的消磨掉你們的雄心壯志,一年不行我就十年,十年不行我就五十年,遲早有一天會令你們成為真正的順民!

第三十四章 抵達長春

第三十四章抵達長春

一路之上李恪真可謂是快馬加鞭的往長春趕,他此刻確實非常的希望能夠快一點趕到那裡。不為了別的,只以為在他的後世記憶當中,北方的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殘暴和殺戮著稱。漢時的匈奴族,唐時的突厥族,宋時的女金族、契丹族、蒙古族,明時的滿族無一不是依靠血腥和殺戮才建立起他們的政權的。李恪擔心的就是這一點,萬一靺鞨族的戰士也在長春城搞個什麼什麼幾日,到時候即便他收回了長春,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到時候搞不好高句麗還會把這筆賬算在自己的頭上,雖說他不怕高句麗會再度興兵攻打自己,但是傳出去的話對自己的名聲也不好。萬一周邊的部族再當了真,對他今後收服這些個部族沒有任何幫助不說,還極有可能造成對方的殊死抵抗。所以儘管他知道即便是現在就趕到那裡,也有可能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能多救下一個人也是好的。

由於有大量裝載著準備送給靺鞨諸部的禮物的車輛跟隨,第一天整個隊伍才到達長嶺縣。這個速度實在是令李恪難以忍受。在長嶺縣城住下以後他便做出決定,第二天他便率領兩千騎兵先行趕往長春,車隊則由房遺愛安排以前步卒負責押運,隨後趕往長春。

沒有車隊的拖累,第二天一天的時間,李恪以及他所率領騎兵便行駛了三百里,如果不是馬匹實在太過於勞累的話,只怕他還會下令繼續趕路。

第三天上午,剛剛向前行駛了不過百十里的路,便有在前面探路的斥候前來彙報:前方二十里外發現大量的流民,其中還有少量的高句麗士卒負責維護秩序,總人數肯定超過兩萬。聽到這個訊息李恪不由得有些意外,要知道從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到長春城還有兩百多里路。而這之間並沒有縣城以上的城池的存在,這些個流民中居然還會有士卒維護秩序,就充分的說明這是有秩序的轉移,莫非是從瀋陽城內逃出來的百姓?越想越是覺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