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劉備任命關羽為益州牧,法正、張松、彭漾為州牧府長史、治中、別駕,王商為犍為太守、嚴顏為巴郡太守、王凌轉為蜀郡太守,龐德為蜀郡屬國長史、雍為益州郡太守、高定為越雋太守,朱褒為太守,陳實為永昌太守,李嚴為犍為屬國長史。
又將劉璋、劉瑁兄弟,及吳匡、董扶、趙韙、任安等名士招至長安。
大將於禁、張、趙雲、張任、甘寧、孟達等一同率軍回長安。
一時間長安名將雲集,天下目光再次投向長安,與此同時孫策席捲江東六郡,人稱孫郎,世人皆稱南孫北劉必有一雄。
劉備在西涼、巴蜀都取得決定性大勝,依附於陸城軍的上谷、代郡卻一片糜爛。
自六月初,鮮卑單于步度根在許攸、白紙扇、司馬懿的慫恿下招軻比能、單騎逃回彈汗山的慕容登、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小帥彌加、闕機共計十萬鐵騎衝進上谷、代郡一代。
有許攸這個帶路黨,代郡、上谷成為鮮卑騎兵的躍馬場,上谷太守徐邈實行堅壁清野之策,困守上谷郡治,一邊向公孫瓚求援,一邊向代郡及雁門張遼求援。
代郡郝溫、郭端與鮮卑數戰,開始以甲械之利大敗鮮卑騎兵,卻因驕橫被鮮卑騎兵圍困。
郝溫、郭端雖然拼命殺出重圍,大軍折損大半,二人不得不各守城池不出,同時命人向雁門張遼求援。
代郡、上谷都是幽州刺史管轄,按理二郡都應該向幽州刺史公孫瓚求援才是。
然而自從公孫瓚斬殺劉虞後,幽州士族對其大為不滿,尤其是上谷、代郡成為反公孫瓚的大本營,公孫瓚一直想平滅兩郡,可惜袁紹一再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勝少敗多,對二郡就是有心而無力。
隨著陸城的貨物經上谷、代郡入鮮卑、烏桓,二郡對陸城軍的歸屬感更強,再加上劉備舉薦的大將焦觸守軍都關,公孫瓚可專心向北或南。
因此二郡在生死關頭都向雁門求援。
前文說過,陸城軍的兵馬調動需要符節印信,張遼得到兩郡求援資訊卻不能輕易發兵想救,只能一邊派遣快馬前往長安稟報,一邊命二郡堅守城池。
鮮卑騎兵善野戰不善攻城,雖然魁頭在位數年大力推行漢文化,裝備漢式甲械,大力招攬漢人工匠,準備自行鑄造甲械。
可惜魁頭死的早,步度根上位時間短且危機重重,為此他根本沒時間等工匠自己鑄造甲械,因此只能買,久而久之就只能買戰略物資,比如刀,比如箭矢,至於甲械,皮甲挺好。
魁頭堅持數年推行的政策被步度根一年給敗壞光,再加上白紙扇跟許攸的潛意識慫恿,步度根更加相信買比自己造更好、更快。
因此步度根雖然縱橫二郡,卻對兩郡堅城造不成太大傷害,這樣就給了陸城軍調兵遣將的機會。
太史慈、張白騎封鎖太行山路徑以防鮮卑騎兵從山道進入幷州。
護匈奴中郎將韓當督匈奴單于於夫羅、鮮卑單于蹇曼自草原出襲彈汗山。
張遼調雲中、五原、雁門諸郡郡兵堅守白登、平城一代,黃忠亦在晉陽調兵遣將,準備迎擊可能混進幷州腹地的鮮卑騎兵。
陸城軍的體制使得各郡郡尉皆秣兵練馬,嚴陣以待,然而最大的問題暴露出來,各將互不統屬,很容易就能被鮮卑各個擊破。
第一百三十六章偏將軍張遼
“……,特擢升張遼為偏將軍,持節,統率幷州諸將以御鮮卑,……諸將若有不聽調令者,偏將軍可持穆武劍斬之。”
陳到一路從金城自朔方見韓當後,方至雁門張遼處,宣讀劉備的令諭。
張遼猛一聞言,腦袋轟地一下炸開,原本他以為劉備會讓黃忠出晉陽,督自己跟韓當、太史慈御鮮卑。
黃忠不僅是劉備的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