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革和社會轉軌是非之多。它的透過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四次思想解放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為此,*總書記還專門就《物權法》組織政治局全體成員進行了一次認真的普法學習。新的領導集體善於學習的精神令人刮目,一如*同志剛剛就任總書記就赴西柏坡參觀開國元勳們的紅色歷史遺蹟,加強歷史的記憶。對新法的學習和領會,在一定意義上不亞於共產黨當年開門進城執掌新生政權時一個年輕的革命黨對全國人民政治協商的虔誠和期待。其實,中國社會還沒有學會如何適應民意和民聲的多樣化,年幼無知、血氣方剛的中國知識分子學會了沉默。不過,成長的煩惱始終伴隨著轉型的陣痛,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都在發生巨大變化,本屆領導人親民形象的樹立應被視為是經濟推動政治的進步。人民開始逐漸習慣新一代領導集體溫和的良政,相信應該不會再有廬山會議那樣的黨內殘酷的*的干擾。
中國正在經歷的第四次思想解放(2)
紅色記憶與思想解放又豈在對*革命的追憶和緬懷?“*”結束後我們迎來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耐人尋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是*同志在1978 年12 月13 日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指導性意見,事實上,這個講話精神為很快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了基調。《光明日報》刊登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思想和輿論方面作了權威的解釋和鋪墊。
接下來,農村實行了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公社解體,小崗村的“揭竿而起”讓億萬農民嘗試了新時期沒有土豪劣紳的“土地改革”。很快,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溫州現象呈星火燎原之勢,個體經濟迅速由廣東福建的珠三角和江浙一帶的長三角開始“北伐”和“西征”。國家宏觀經濟結構的優先發展順序和思路是農、輕、重。全國迅速恢復高考制度,中組部大量*冤假錯案。中國詩壇大爆炸,《詩刊》上署名舒婷和北島的象徵主義的作品表達了“*”剛剛過去後,知識界良知的甦醒。上海人宗福先的話劇《於無聲處》及《十月》、《收穫》、《人民文學》和《小說月刊》上發表的“傷痕文學”反思了知青現象,流露了尋根意識。電影《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和《芙蓉鎮》等一批優秀作品體現了從文學到影視、從自發到自覺的《人物性格二重組和原理》劉在複式的審美定律。李谷一的一曲《鄉戀》震驚歌壇。喇叭褲、蛤蟆鏡、披肩發和迪斯科,這些都在稗官野史難登大雅之堂的電視劇《血色浪漫》裡得到充分再現。與此同時,西方大量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等社會科學名著充斥城市的大小書店。《中國青年報》組織的潘曉“人生觀大討論”,和美國電影《冰峰搶險隊》對西方價值觀的再認識,都成為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令人時至今日仍然回味無窮。
第二次思想解放發生在“*風波”後,中國共產黨頂住壓力,堅持深化改革。*在接見李政道博士時向西方放話:“我們的改革開放不是要停,而是一如既往地深化下去,不會動搖。”1992 年,*在南方講話中用“三個有利於”的歷史唯物主義標準平息了關於特區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提出“反右”但更要防“左”的警示,恢復了實事求是的大無畏的政治和思想勇氣。他不愧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和領路人。這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很快,以上海的“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為龍頭的長三角的經濟騰飛帶動了國民經濟又一輪大的發展。*思想其實很樸素:“發展是硬道理。”
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有明確的針對性,針對反歷史而動的思潮。第三次思想解放始於1994 年一篇被稱為“左派”綱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