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入川,張永便對都江堰進行整治,並且還一勞永逸地根除了泥沙淤積的現象。從此,河床不再抬高,洪水不再氾濫,極大地減輕了洪澇天災。其次,緊隨溫姑娘之後,姜百彎、魯仁壽等一大幫能工巧匠相繼投奔張永,將官府一分為八,從種子的篩選到交子的發行,官府到處介入,充分給予指導,四川百姓的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秋收萬顆子’真的變作了現實。百姓的‘生產能力’這隻籠中之虎終於被釋放了出來。
“無心於治國之道者可能會說,秋收萬顆子比秋收百顆子要好。這是因為,從表面看,自張永治蜀以來,四川民眾吃飽了,穿暖了。自然人口不斷地增加,外地人口也蜂擁而入。如果把四川看作一個國家,可以說國力正在逐漸地強盛。然而,在平靜的水面之下,卻隱藏著洶湧的暗流。
“月有圓缺,潮有漲落。損有餘而補不足,世上萬物都在一定範圍之內進行著變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超過了限度,就會遭到天遣。四川物品的出產超過了人們的需要,同樣會產生許多有違初衷的後果。
“首先,高生產能力使出產物品增多,每一個百姓都不能完全消耗掉自己出產的物品,勢必刺激經商的活躍。而經商本身所固有的投機特點,又必將導致物品的表面形象與物品的實際功用相互背離,使萬物趨向浮華,信用逐漸淪喪。
“其次,高生產能力,使出產物品的總量遠大於總體消耗量,將直接產生兩個嚴重的結果。
“前一個結果是各種物品在堆場、轉運、貨架等環節大量囤積。對囤積部分物品的生產,實際上是對天地資源的掠奪,是對自然的破壞。
“後一個結果是必將出現各類物品賣不掉的現象,必然促使各類物品的價格一再下跌。而一再下跌的價格卻始終不能改變物品賣不掉的局面。薄利不能多銷,誠實厚道的經商觀念將會受到衝擊,是非將從此顛倒。
“當出產物品的總量持續大於總體消耗量二十年左右,老百姓還會因為自己出產的物品賣不掉而無錢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又反過來影響物品的出產。最終進入‘賣不掉是因為買不起,買不起又是因為賣不掉’那樣一個怪圈。
“第三,高生產能力在使同樣多的人能夠出產更多物品的同時,也使得出產同樣物品所需的人數急劇變少,迫使人們轉向非生產領域。
“我們可以這樣想一想:原來需要五個人種的地,現在一個人就能種了。那四個人幹什麼去?土地有限,不能想當然地隨意開墾,其他人又該做些什麼?
“打魚怎樣?魚兒有限,越捕撈它還越少。很快地,打魚的人口出現飽和。做工如何,販運如何?很快地,做工、販運也相繼出現了人口飽和。這樣,愈來愈多的人口將勢不可擋地轉向剃頭、客棧、戲班、ji院、當鋪、錢莊、食客、官差等非生產領域,充斥到不直接出產物品的各個方面。
“現在,四川境內非生產領域業已形成並正在逐步壯大,已經產生了許多複雜的問題。
“生產領域的勞動成果是具體的物品,人們曾經為之付出了勞動,每一件物品都有具體的用處,其價格根據當時的市場比較容易確定。而非生產領域的勞動成果卻是無形的,不具體的,其功效也就相應地不能具體確定,它的價格只能是‘憑良心說’。‘憑良心說’的價格,將使非生產領域在與生產領域進行勞動交換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良心。
“在非生產領域中,還存在類似地主、錢莊、食客、官差等具有惟一的、不可再生優勢的行業。在今後舉國皆商的投機氣氛裡,地主手中的土地、官差手中的權力都將逐步演變成要挾別人就範的工具,促使其畸形發展,最終成為寄生蟲那樣的食利群體。
“老夫預料,按目前張永之法,十年之內非生產領域就會產生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