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妃和後來的徐惠都是以才女之名入宮。且不忌諱和后妃談論政事,前有問政於長孫皇后,後又對徐惠上書勸諫徵高麗大加褒獎,可見李唐家風原不嚴禁后妃干政。無怪乎唐朝皇帝在感覺外人不可信任的時候常常會倚重太座,一不小心造成大權旁落的遠不止李治一個,不過他最為出名而已。
以武則天的聰明和美色照說也是太宗喜歡的型別,從一開始就封為才人賜號武媚來看,也曾識得君王之面。為了討好太宗,她還努力地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真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只是後宮習練王書者雖眾,練到她那個地步還真是卻不多。武則天開始只是為了邀寵,後來竟得以大成,成為她終生痴迷的愛好,跟太宗一樣到處徵集王羲之的作品,愛之如狂,以至於現在人們還在為《蘭亭序》究竟是被太宗帶入昭陵還是被武則天帶入乾陵而爭論不休。她的書法造詣極高,在書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太宗首創以行書入碑,她則是第一次用今草入碑。 太宗有《溫泉銘》和《晉祠銘》傳世,她的《昇仙太子碑》也堪稱精品。只是人們提到武則天的愛好多半會很曖昧地想起控鶴府和一干男寵,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了。她在書法和文學上的才華是她日後贏得文學青年李治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在當時,她的種種努力並沒有引起太宗的興趣。在漫長的10多年中,她五品才人的地位一直都不曾得以升遷。從14歲到26歲,貞觀時期佔據了武則天最美的青春年華,卻也是她生命中最黯淡的日子。
注:李淵讚揚武士彠見《冊府元龜·忠義》,為他做媒見《全唐文·攀龍臺碑》武則天母親楊氏的年齡見《全唐文·望鳳台碑》:“咸亨元年(670年)八月二日,崩於九成宮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
見黃正健《關於武則天身世的一點猜測》燕妃生平,見《大唐越國故太妃燕氏墓誌銘》,其母是隋太尉、觀王楊雄的第三女(即武則天母親的堂姐),所以燕氏是武后的表姐。
另:太宗宮中有三位楊氏,大小楊妃和巢剌王妃楊氏。大楊妃為李恪之母,隋煬帝之女,現在炒得比較熱的那位,因為李恪冤死的緣故,大楊妃也失去了陪葬昭陵的資格,昭陵那位楊妃的墓是小楊妃的墓。小楊妃身世不明,生子趙王福,後來過繼給建成為嗣,死後追封為貴妃。巢剌王妃文中已經介紹過了。鑑於有人總是把這三個人弄混,這裡說明一下。
按照大唐的後宮制度,有貴、淑、德、賢四妃為正一品,昭儀為首的昭容、充容等九嬪為正二品,名額均有限定,一旦滿員再受寵也只能排隊等待升遷。武媚受封為才人正五品,位在四妃、九嬪、九婕妤、九美人之下,屬中等偏下。跟一般人想象中帝王的嬪妾就是每天扮靚等待皇帝臨幸不同,這些嬪妾都是有一定職務在身的,在制度上稱為“內官”。才人的職責為“掌敘宴寢,理絲枲,以獻歲功。”主要就是負責安排帝王宴飲、音樂和休息,以及宮中女子蠶絲紡織等,因此常有機會得見天顏。且唐代承北朝雄健之風,君王外出遊玩,往往有才人騎射隨行伴駕。杜甫在《哀江頭》中描寫昔日玄宗遊玩曲江時便道:“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充分展現出宮內才人伴駕騎射的高超箭術和勃勃英姿。詩人盧綸也有“臺殿雲涼風日微,君王初賜六宮衣。樓船罷泛歸猶早,行道才人鬥射飛。”之句,可見才人不僅需要有音樂細胞和組織能力,也需具備一定的騎射功夫呢。——題外話一句,女子尚且如此,也難怪文武兼修出將入相在唐代蔚為風氣了。總括而言,武媚在貞觀宮廷大約就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混個臉熟沒問題,但要在一大群鶯鶯燕燕中脫穎而出引起皇帝的注意並不容易,武媚在太宗生前一直不得志,但也有不少伴駕露面的機會,否則也不能結識太子李治,但也因此普天下皆知新皇后曾侍奉過先帝,搞到高宗立後詔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