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方式也許要比其他方式更適於生存和繁衍。在這個問題上僅舉一例,一種最初看來與進化邏輯截然相反的行為:吞食性伴侶,即有些物種如蜘蛛、螳螂的雄性在交配後甚至在交配時照例就會被它的配偶吞食。這種吞食顯然得到了雄性的同意,因為這些物種的雄性靠近雌性,沒有任何逃跑企圖,甚至將腦袋和胸部靠向雌性的嘴巴以便雌性嚼食它的大半截軀體,而與此同時,它的腹部仍在繼續向雌性體內射精,工作不輟。
假如誰把自然選擇的意義看作是儘可能保證生存,那麼這種自殺性的同類相食便毫無意義了。實際上,自然選擇保證的是基因的傳遞,而生存在多數情況下只不過是一種使基因的不斷傳遞成為可能的策略。我們來設想一下,例如延續基因的機會寥寥無幾並且毫無先兆,此時雌性良好的營養狀況必定會大大增加延續該基因的後代的數目。這就是那些低密度生活的物種如蜘蛛和螳螂面臨的境況。一隻雄蟲能遇到一隻雌蟲已是鴻運當頭了,不能奢望這樣的好運會撞到第二次。這隻雄蟲的最佳策略是透過它的幸運遇合產生出儘可能多的攜帶其基因的後代。雌蟲儲存的營養越多,她就能給卵子越多的熱量和蛋白質。如果雄蟲在交配後離去,它很可能再也找不到另一個雌蟲,它的存活因此也將毫無意義。相反,如果鼓勵雌蟲吃掉它,它就可以使雌蟲產出更多攜帶它的基因的卵來。此外,雌蜘蛛在吞食雄蜘蛛時無暇他顧,就會允許雄性生殖器交配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注入更多的精液使更多的卵子受精。雄蜘蛛的進化邏輯是無懈可擊的,但對人類來講則是怪異的,因為人類的生物特徵使得吞食性伴侶並無助益。多數男性一生中,有多於一次的性交機會;營養再好的女性一次通常也只生育一個嬰兒,或者至多是雙胞胎;並且一個女性在一次坐股期間也不可能透過充分消化男性的身體來顯著改善她孕期內的營養基礎。
這個例子顯示,不同物種的不同生態學和生物學特點對物種的性策略有決定作用。蜘蛛和螳螂吞食性伴侶,取決於它們低密度分佈、遇合機率低的生態學特點,以及雌性消化相對巨量食物的能力及營養良好時能顯著增加產卵量的生物學特點。如果個體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棲息地,生態學特徵會頓時改變,但個體仍攜有與生俱來的生物學特徵,這些特徵只能透過自然選擇緩慢改變。因此僅考慮物種的棲息和生活方式,紙上談兵地設計出一套適合這種棲息和生活方式的性活動特徵是沒有用的,你必將發現這些假定的最佳的性活動特徵並未發生。相反,性的進化受到遺傳特徵和先前的進化史的嚴重製約。
例如,多數魚類雌性產卵,雄性在其體外授精,但是所有的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和有袋動物都是雌性生育幼體而不是排卵,並且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採用體內授精(即雄性精液注入雌性體內)。生育幼體和體內受精涉及到如此之多的生物學調適和遺傳因素,以致於所有有胎盤哺乳動物和有袋動物幾千萬年來固守了這些特點。正如我們看到的,這些遺傳特徵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沒有一種哺乳動物是雄性獨力照顧後代,即便是和雄性獨力照顧後代的魚類、蛙類比鄰而居的哺乳動物也是如此。
我們因此可以重新定義一下由我們奇特的性活動產生的問題。在過去的700萬年間,人類與最近的親戚黑猩猩發生了分化,性解剖結構有某些區別,性生理區別多一些,性行為差別更多。這些差別確實反映了人類和黑猩猩在環境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別,但這些差別還受到遺傳因素的制約。那麼,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是如何造成人類進化出怪誕的性活動方式的呢?
第二章 兩性的戰爭
賈裡德·戴蒙德……性趣探密
第二章 兩性的戰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上一章中我們已經看到,要理解人類的性活動,我們必須拋開人類扭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