嘍�錚�34種的20種)要麼是排卵期隱蔽的,要麼只有很輕微的徵象。擁有配偶群的物種究竟排卵期是隱蔽的、輕微可覺的還是明顯的,也依物種有所不同。這些複雜情況提醒我們,隱蔽的排卵期根據其婚配方式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功能。

步驟四:為了區分不同功能的變化,西倫一圖爾伯格和默勒聰明地研究起現存靈長類動物的系統樹來。他們希望據此區分出靈長類動物進化史上排卵訊號和婚配方式發生進化的各個階段。潛在的推理是某些現存物種彼此之間有密切聯絡,因此它們很可能來源於不遠的共同祖先,可卻有不同的婚配方式和排卵訊號的強度。這就意味著婚配方式或排卵訊號在近期發生了進化。

謹舉一例以說明這個推理過程。我們知道人類、黑猩猩和大猩猩有98%的基因完全相同,並且可以追溯到距今最近的約900萬年前的共同祖先(“失落的一環”,即被推定存在於人類和類人猿之間的動物,尚未發現)。可是這共同祖先的三種現代後裔卻呈現出三種排卵徵象:人類的隱蔽排卵期,大猩猩的輕微徵象,黑猩猩公開排卵期。因此,只可能有一種後裔在排卵期徵象方面與“失落的一環”相仿,而另外兩類後裔必定演化出了不同的排卵徵象。

事實上,多數原始靈長類動物現存物種的排卵期都有輕微徵象。因此“失落的一環”應該保持了這一特點,而大猩猩從“失落的一環”身上繼承了這一點(見圖4.1)。在過去的900萬年間,人類卻演進為隱蔽的排卵期,黑猩猩則變為赤裸裸地公開排卵期。人類和黑猩猩在排卵期的徵象方面與我們溫和的遠祖背道而馳。在人類眼中,處於排卵期的黑猩猩和狒拂的臀部腫起很相似。可是黑猩猩和狒佛的遠祖實際上是互不相干地演化出了耀眼的臀部腫起,因為沸沸的先祖和“失落的一環”的祖先在3000萬年前就分道揚鋪了。同樣理由,我們可以歸結出靈長類動物系統樹中排卵徵象發生變化的其他階段。我們發現這種排卵徵象的轉變至少發生了20次之多。明顯徵象的排卵期至少有3個獨立的來源(包括黑猩猩的一例),隱蔽的排卵期則至少有8種(包括人類、猩猩和至少6種不同的猴類);而幾種輕微徵象的排卵期要麼是從隱蔽的排卵期演化而來(如有些吼猴),要麼是從明顯徵象的排卵期變化而來(如許多恆河猴)。

用以上分析排卵徵象的同樣方法,我們還可區分靈長類動物系統樹中婚配方式發生變化的階段。所有的猴和猿類的共同祖先可能都是亂交的。但如果我們審視人類以及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和大猩猩,你會看到如下三種型別的婚配方式:大猩猩的配偶群,黑猩猩的亂交,人類的一夫一妻或者配偶群方式(見圖42)。因此,在900萬年前“失落的一環”的3種後裔中,至少有2種改變了婚配方式。有其他證據顯示“失落的一環”以配偶群方式生活,所以大猩猩和部分人類群體也許是儲存了這一婚配方式。但黑猩猩獨自演化為亂交,許多人類群體則是一夫一妻制。我們再次發現,人類和黑猩猩在婚配方式上如同排卵徵象一樣背道而馳了。

總之,情況表明一夫一妻制在高等靈長類動物中至少可分為7組獨立演化:人類、長臂猿和至少5種不同的猴類。配偶群式則至少分為8個分支演化,包括“失落的一環”。黑猩猩和至少2種猴類則在它們的最近祖先賦於它們配偶群方式後自行演化為亂交方式。

因而,沿著靈長類動物的系統樹,我們將始祖靈長類動物可能具有的婚配方式和排卵徵象進行了重新組合。現在我們終於能將兩組資訊放在一起考慮:系統樹中隱蔽的排卵期演化的各個階段中,婚配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下面即是我們的結論。經過考察,那些顯示排卵徵象以及漸次類先徵象以致演化為隱蔽的排卵期的始祖物種中,只有三種是一夫一妻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