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是真的嗎?”

楊秋回答:“確實非常嚴重。從5月開始到我出發前,總受災家庭已經超過130萬戶,人口510萬,已經威脅到糧食生產。所以我們正在想辦法補種,還準備向你們採購一批糧食用於救災。”

“真是糟糕。請放心,我會立刻調撥糧食裝船的。”胡佛嘴上說的好聽,可心思早飄到了“採購”兩個字上,所以立刻向陪同的羅伯特使了個眼色。

羅伯特。拉蒙特是他的多年老助手,幾年前蘇聯饑荒時為籌集糧食和錢款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胡佛當總統後立刻任命他為商務部長。見到眼神他就明白了意思,故意問道:“總統先生。除了糧食外還需要什麼呢?請放心,合眾國非常願意幫助受災的人民,無論是哪個國家。”

“謝謝您和美國人民的幫助,雖然困難但我國也正在努力自救,我相信很快就會走出困境的。”說到了這個地步,楊秋也不隱瞞,何況他本來就說好要採購的,所以讓顧維鈞拿出擬好的採購清單遞給羅伯特:“為儘早解決災害,我國的確希望採購一批機器裝置。”

見到清單羅伯特手心一顫,連忙接過快速翻看起來,還不時和胡佛、史汀生兩人交頭接耳悄悄商量。

清單羅列非常詳細、涉及商品總數約有萬餘種。包含五年內總計向美國採購15萬臺機床,其中自動機床8萬臺,高精密電動機床2。3萬!此外還有自動化流水線19條,38套大型造船、冶金和化工等行業的成套裝置,5萬輛卡車和2萬臺工程機械,最後是總計37個大型實驗室的全套器材。。。。。。!根據採購流程,光是首批第一年訂單總價值就高達10億美元!其後四年也都有每年2億美元!

這筆龐大訂單要是放在經濟危機前,價值最少也要40億美元左右,但現在因為各家工廠都有大量積壓急需回籠資金,加上銀行抵債又收回海量機械裝置,所以現在僅需18億美元。放在前年,單筆18億美元的訂單絕對是天量了,要知道1929年全世界貿易總額也才700億美元左右。但現在胡佛卻還是覺得不夠,這麼點量,連庫存和銀行罰沒都處理不完,就別提讓工廠開工增加就業機會了。

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赤膊上陣,問道:楊,中國有五億人口,工業需求是美國的三倍,這點數量。。。。。。真夠了嗎?”

肯定不夠!按人口算,中國要想實現工業化,全國工業規模至少要達到2000億民元,也就是1000億美元。可現在就算吞下42億美元外資也才堪堪到200億美元,要實現工業化中國的構想,光各類機床缺口就高達百萬之數。但問題是,就算擴張也不可能全靠進口,中國已經不是20年前的中國,3個五年計劃後工業自產率已經從不足百分之三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五,就算剩餘百分之十五的精密裝置和器材也到了臨門一腳的階段。如果不是考慮到10年後的大戰,根本不會給美國這筆訂單。

當然,這些話不能當人家面說。

所以楊秋端起茶杯,和陪同的顧維鈞交換個眼色後,笑道:“胡佛先生真是目光如炬,的確還有一筆訂單,總額約20億美元!但是。。。。。。這筆訂單是有風險的。”

胡佛和史汀生三人還沒高興就被這句話搞得一愣,什麼叫有風險的訂單?三人互相看看,想起楊秋在紐約的演講後,史汀生小心問道:“總統先生是指那部歧視法案嗎?如果是,那麼我請您放心,胡佛先生已經敦促國會取消歧視法案,他將保證在任期內完成這項工作。”排華法案是所有華人和楊秋心中的一根刺,但這件事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所以在紐約的發言也僅僅是擺姿態,希望能引起關注最終取消而已。楊秋先是笑笑,感謝胡佛對取締排華法案做出的努力後,向顧維鈞看了看。

這道目光沒有瞞過任何人,連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