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撤走,並將原來的守備大隊從三千人加強到一萬五千餘。還挖掘了大量洞穴,有一些深入地表十米以上,將洞穴串聯形成複雜的地下網路,洞口則用植遮掩,極難被發現。在此情況下,北京總參和海軍也想過繞開久米島直取琉球,但從大陸到琉球。運輸線長,後勤壓力大,轟炸機也不能滿載起飛。而且總參還認為,馬里亞納突襲和後來的馬紹爾等登陸戰與具有縱深寬度的琉球不同,登陸後必定會有一場較長時間的拉鋸戰,所以有必要在登陸琉球前用這裡來檢驗部隊,並將其作為拉鋸戰的海空前沿基地。

所以從半個月前,空軍就再次對久米島進行持續的轟炸,使用凝固汽油彈,焚燒地表植被和建築。儘量讓那些掩藏的洞穴暴露出來。經過長達十餘天的空中偵察和轟炸,海軍部還將方圓59平方公里的久米島分割為176個炮擊地塊。

這份炮擊表,現在正握在山東號戰列艦的槍炮長手裡。

“一號炮塔準備完畢。”

“三號準備完畢。”

“二號。。。。。。。”

“液壓正常、左舷供電正常,洩壓閥開啟正常、前桅測距儀就位。。。。。。。”

“甲板人員注意,帶好耳罩、二級防震準備。。。。。。。。”

嘟、嘟。。。。。。電話裡每響起一次“準備完畢”的聲音,航海艦橋的戰備儀表盤上,指示燈就亮一盞。12門406毫米主炮在萬眾矚目下,徐徐抬起粗大駭人的炮管,當甲板損管燈也被點亮。張曉宇和所有將士一起,齊齊握緊最近的扶手。“轟。。。。。。。。”如春雷驚蟄,似山崩海嘯,一聲聽不出層次的巨響。震得耳鼓欲裂。不等翹首張盼,一萬餘噸的後坐力,就將吃水11米,總重7萬餘噸的艦體。橫推出十幾米遠,所有人都禁不住身形搖晃,腳下踉蹌。

300公斤普通發射藥包。將860公斤高爆彈推向18公里外的同時,溢位的罡風在炮口形成衝擊波,生生將左舷海水往下壓了兩米深,形成四個直徑50米的半球形巨大凹陷。22秒後,炮彈激落在堅硬的火山岩上,砸出一個個六米深,直徑三十米的彈坑。四周百米內的灌木連根拔起,塵土被衝擊波捲起,綻放出十餘朵灰黑色蘑菇雲。

為檢驗訓練成果,槍炮長特意採用海戰戰術,要求在五分鐘內打出六輪齊射,考驗急促爆發射擊能力。等到最後一枚炮彈落地,偵察機發回散佈點半徑800米的資料後,張曉宇滿意的點點頭。雖然比北京號要差,但作為一艘剛交付才幾個月的新艦,這個成績已經不錯,足見將士們漸漸逐漸適應了新的光電火控操作模式。

檢驗完訓練成果後,就進入正常的對地支援。之前沒有開火的四艘北京級戰列艦,相繼加入炮擊。“轟隆隆,轟隆隆。。。。。。。”12門406毫米艦炮、36門380毫米艦炮,以艦為單位,在校射飛機的引導下一個個點名炮擊。其中最重要的島北姑米山、南面阿拉山和中間的天后山,則由山東號和北京號聯手反覆炮擊。

撼人心肺巨大轟響震徹天地,崩裂的大塊大塊山石裹挾著血肉飛濺而起,起伏不絕的爆響、膨脹的煙雲、在島嶼上空連綿成片。即便是日軍修築的鋼筋混凝土暗堡,也無法抵擋如此猛烈地轟擊。各式各樣暴露在地表的目標,如同瓦解的積木般,一點點的坍塌。隱蔽山洞和陣地裡,很多日本兵被滾雷般的轟鳴震得耳鼻出血,蜷縮在角落,不敢抬頭,更沒人敢走動。。。。。。。406毫米高爆彈重862公斤,380毫米高爆彈重800公斤,以每一分鐘一輪的勻速,向久米島傾灑炮彈,短短一個多小時,780枚406毫米和2232枚380毫米榴彈,被投擲出去,總投擲量2458噸。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承受42噸彈藥的轟擊。如果用標準的500公斤航空炸彈計算,即使目前載彈量最大的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