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要用三千騎兵從外圍衝殺方臘的超過十五萬人的集團軍主力,張英也要用不足三萬人的禁軍廂軍聯合軍對抗方臘的十五萬人超大集團軍,一個往外打,一個往裡打,所謂裡應外合,其實就是裡面和外面都把自己置於死地,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中華兵法裡面最精粹,也是最驚險的準則。

其實兩方面任意一方面的實際情況做一點改變,嶽翻都會更有信心,比如進軍增加到五萬,或者七萬,林沖的馬隊增加到一萬,或者一萬三,那都能促使嶽翻更加相信這件事情可以辦成,原本嶽翻也定了一個策略,有八成勝算,只不過要消耗更多的時間,而林沖開出了一個二成勝算的戰略計劃,只需要一天時間就可以決定勝負。

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選擇呢?

嶽翻看了看張英,張英也看了看嶽翻,良久,張英開口道:“六郎,你是如何看待的?這個策略,你覺得可行還是不可行呢?”

嶽翻看了看林沖那略微期待的眼神,開口道:“其實我也有一個策劃,不過和師兄的策劃比起來,就有些差別,我的想法是,步步為營,以優勢裝備和火器,一步步的迫使方臘叛軍後撤,然後使用反間計,讓方臘自毀長城,以師兄的三千鐵騎作為主力,奇襲、破襲方臘主力,不斷取得小勝,趁這機會,向朝廷討要更多的軍隊,或者聯合更多的廂軍,至少建立一支五萬人的可戰之兵,最後與方臘決戰。

師兄的計策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兵行險招,以命博命,勝了就是大勝,方臘沒有反撲的機會,敗了就是全軍覆沒,我等一個也別想逃出去,如此算來,最多三成勝算,而我的計策比較緩慢,耗時長,不過我以為效果還是可以的,並且較為安全,把握也比較大,八成勝算,現在,九成。”

嶽翻說完之後,看了看林沖,林沖不太贊同嶽翻的添油戰術,開口道:“那樣雖然可以戰勝,但是損耗太大,現如今,每過一天,江南百姓就要多遭受一天的戰火殃及,早日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才是最重要的,張帥,末將還是堅持一戰而定勝負!”

嶽翻沒有再說話,該說的都說了,張英到底要聽誰的,或者說他自己究竟是如何決定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還是步步為營添磚加瓦,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才是主帥,有最終決定權。

良久,張英終於開口:“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我等男兒,本就該將自己的性命拋到一邊,陛下奪情起復本帥,真是對本帥莫大的信任,本帥若是不能蕩平方臘,還江南百姓一個朗朗乾坤,那麼不僅愧對陛下,更愧對黎明蒼生,早日結束戰亂,平定江南,才是最重要的,與之相比,性命不值一提,本帥決定,採用林沖將軍的計策,置之死地而後生!”

七十六 為什麼,他們執迷於青史留名

對張英來說,對岳飛來說,對林沖來說,性命並不是他們所追求的,或者說,性命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兩年前的嶽翻把性命放在第一位,而現在,也還是第一位,只不過當初的性命是自己的性命,而現在的性命,是他所在乎,他所關心的人的性命。

張英,岳飛,林沖,他們都是可以為了心中理想和信念而犧牲生命,把名譽看的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人,在他們心中,性命只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墊腳石而已,或許在死亡關頭他們會害怕,那也只是身為一個人的本性,他們的心,他們的靈魂,早已超越了人性的懦弱,強大而高尚的靈魂,鑄就了不朽的傳奇。

所以,他們願意為了國家而死,為了那位徽宗皇帝而死,為了他們心中的那個信念而死,這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抱負,他們一定會死!中國,從來就不缺少這樣的英雄,每當國難之際,總有英雄人物捨生取義,為後人留下不朽的詩篇。

漢之衛霍蘇武,晉之嵇紹祖逖,唐之張巡顏杲卿,宋之李若水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