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是宋軍當時不是沒有機會攻佔靈州,而是機會在一次次內鬥和無益的猜忌中被錯過了,所以這也促使他和童貫定下和合軍後,兩軍皆聽其調遣的規矩。
另外當年宋軍圍困靈州十八天卻無所作為的一個原因據說是‘軍中皆無攻具’,也就是說一支準備攻城的軍隊卻沒有攜帶攻城器械,而軍中甚至沒有懂得製造攻城器械技藝的軍匠。即使想勉強地砍伐當地樹木製造些雲梯之類的簡單攻具時,卻又遇到了靈州城外的樹木‘皆細小樸拙不可用’的難題。
這些導致圍困靈州的宋軍士兵沒有攻具可用,想上城只能搭人梯的慘狀,可靈州城城牆高達三丈,對沒練過雜技計程車兵們難度確實大了點,所以無力發起大規模的攻城之戰,只能對著城上的夏軍高喊‘汝何不速降’,那夏軍也不是傻子,你一嚇唬他就開門投降,他們也沒說難聽的,只是問宋軍‘我未嘗叛,也未嘗戰。何謂降也?’宋軍剩下的也就是看著城上怡然自得的夏軍無奈苦笑了!
所以這場所謂的攻城戰。即沒有將領飛矢貫臂,流血背體,奮力先登的情節,也沒有士兵冒著如雨箭矢攻城的情景出現,直到夏軍放了黃河水請他們泡了個涼水澡就基本結束了!
儘管高遵裕在戰後總結出了宋軍兵員不jīng、馬匹缺乏、後勤缺乏、孤軍深入等敗因,但是趙檉透過對戰局的分析,覺得他是選擇了不合時宜的戰術才是宋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其他雖不能排出,但是卻可以避免。
趙檉仔細研究後,認為此戰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於殲滅駐守靈州三十里處的東關鎮及其附近興州渡口的西夏軍隊。這樣做便做活了整盤棋。奪取渡口後,靈州就變成了孤城,宋軍一可斷絕夏軍增援的通道,打擊守城夏軍計程車氣;二可做出北上渡河攻取興州的姿態。讓駐守興慶府的夏軍不敢輕舉妄動,這樣便可以獲得更多的選擇權。
而趙檉奪取東關鎮後,可攻可守,先奪取了戰略上的主動,還有一個妙處,就是現在雖說是金秋時節,可天也涼了,他不想洗涼水澡,控制了東關鎮,便控制了黃河灌區的各個閘口。即防止夏軍掘開秦渠,水淹宋軍的悲劇重演,也可以讓靈州周圍的數十萬頃即將收穫的莊稼免遭水害,使他能有糧可徵。
趙檉率河東軍西征調集了五萬禁軍和十個指揮的蕃兵弓箭手及部分府軍,遠征千里,攻城掠地無數,可這時也顯現出缺兵少將的現象,一路上重要的堡寨,大的州城,都要分兵駐守。一路上羊拉屎似的留兵留將。而靈州所轄甚廣,僅靈州城就管轄三十六個堡寨,哪處都得派人上門做工作啊,否則給你暗地搗亂怎麼辦,可陝西軍還在道上堵著呢。他也不得不派人接應,好歹他們來了。自己就多了五萬可用之兵。所以他現在圍而不攻,先把吃的問題解決了,順便jǐng告一下週圍的西夏百姓,讓他們都放老實點,否則燕王爺隨時會變成閻王爺的……。
由於靈州方面沒有想到鐵門關破的這麼快,宋軍追著敗軍的屁股到了靈州城下,導致各城寨來不及急收入保,城外的大批良田不可避免的落入了宋軍之手,田中的莊稼大部分還未收割。為了防止夏軍狗急跳牆毀了莊稼,趙檉先圍了城,控制了各個寨堡,然後按照銀城時定下的規矩,派人上門徵收秋稅。
西夏建國前的党項社會就已進入封建社會,宗族封建制成為西夏的統治基礎。西夏的土地制度大體可區分為國家所有制、貴族佔有制、寺院和小土地佔有制,皇室和党項貴族也利用權勢侵佔田地,役使無地的農民耕種,收取高額地租,有的甚至直接掠奪宋朝邊境地區的土地,變為私田。建國前党項政權統治下同鄰境的宋朝相比,賦役已相當繁重。
西夏建國之初,仿宋制建立的皇權機構中,設有“三司”“總國計應貢賦之入”,後又設“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等管理和徵收農、牧、商、手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