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去。此時天津橋尚未開路放行。最前頭的都是三品以上的紫袍高官,然後方才是緋服綠服官員。見到他上前,眾人紛紛讓路,順便用好奇地目光跟著他,甚至有好事的官員彼此低聲打起了賭。
“肯定是去找許相公。聽說沛王殿下和他的兩個孫女有染!”
“胡說八道,分明是沛王殿下有意等上官相公地孫女長大。”
這些聲音雖然極低。但是李賢的耳朵何等靈敏,此時自然是一句不拉聽了個明明白白,嘴角頓時抽搐了一下。無奈這種事情是越抹越黑。他也懶得迴轉身喝令那些愛好八卦的官員住嘴,只得徑直上前,沿路和一眾相熟地官員點頭打招呼,在許敬宗面前停留片刻,最後便笑呵呵地站在了上官儀跟前。
“剛剛那首詩音韻清亮,志懷非凡,再加上從上官太傅口中吟出,果真是與眾不同!”
上官儀並沒料到李賢剛剛就在後頭,此時難免謙遜了兩句。原本他還覺得這位沛王一大早出現在這裡有些奇怪,聽說李賢今天是被趕鴨子似的趕來上朝的,不覺莞爾一笑,這警惕心頓時下降了一大半。而李賢又是善於插科打諢的,東拉西扯說了一大通閒話逸事,最後兜兜轉轉說到了菊花的品種上頭。
時下士人多好秋日賞菊,四季養蘭,上官儀又是最好此道的,被李賢幾句話搔到癢處,他竟是脫口而出道:“如今秋高氣爽,正是賞菊好時節,我那花園裡頭的菊花開得正好,明日沛王殿下願不願意去坐坐?”
“上官太傅相邀,我自是榮幸之至!”
李賢就是等這句話,當下爽快地一口答應了下來。此時,天津橋的關卡終於開啟,百官魚貫而入,而許敬宗上官儀在李賢擺手讓路先行之後,便各自整理了一下衣冠昂首而入,面上神情頗有些古怪。前者是在琢磨上官儀家裡究竟有什麼值得李賢流連地東西,後者則是隱隱感到自己上了這位沛王的大當,甭提有多懊惱了。
於是,這一日的朝會上,頂著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左武衛大將軍三大頭銜的李賢乾脆在那裡半夢半醒地打瞌睡,旁邊的兩個宰相則是在各自想心事。因此,高官們紛紛裝聾作啞,只餘下
官在那裡上竄下跳。正當李賢釣魚釣得開心地時候,鑽入了他的耳朵。
“陛下,長孫延自李義府長流之後,其選官便暫時擱置。當日與其說他是行賄,不如說李義府是索賄。陛下既有恩德赦長孫延回京,若是將其排斥在選官行列之外,顯然有失公允。按照他先前地階位,司津少監之職還是該當的。”
這說話的是誰呢?這個建議來地怎麼那麼巧?
李賢一個激靈驚醒了過來,往後頭一瞧,卻只見是某位義正詞嚴的御史大人。此時,他往御座上一瞧,見皇帝老子面露欣然之色連連點頭,便知道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板上釘釘,再去瞥許敬宗和上官儀時,卻只見兩人仍是一幅神遊天外的情形,彷彿沒聽到那位御史在說什麼。
這種朝會輪不到李賢多嘴,儘管他是沛王,又深得李治寵愛。因此,他眼睛在整個大殿中掃了一圈,很快找到了合適的代言人,旋即拋去了一個眼色。得到眼色的中書舍人王漢超雖不明白李賢為什麼要幫長孫家的人說話,但還是硬著頭皮出來附和,畢竟,當初打倒李義府有他一份力。
()好看的txt電子書
“陛下,國家選官自有制度,既然先前有差池,那麼此番另給一個機會便是應有之義。”王漢超小心翼翼地避過李義府這個話題,見李賢又丟來一個讚賞的眼神,他頓時信心大增,又添油加醋道,“陛下聖恩惠及百官萬民,所謂仁德之君正是如此,因此臣附議劉御史之見。”
一句附議既坦明瞭自己的觀點,又把最重要的干係撇得乾乾淨淨,換成任何一個其他的人,都未必能把話說得如此婉轉動聽。故而李賢滿意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