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輕人習慣於“自娛自樂”,各類產品和服務以極大的豐富性和極快的更新度,幫助他們排遣人際交往帶來的疏離與不安全感。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推陳出新的年代,無論是人還是物。人的推陳出新,指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更新優勢給他們帶來了越來越豐富的經濟收入,加上家庭負擔輕,這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們勇於消費的信念。而物的推陳出新,則時刻在刺激著他們的感官。追求新奇的個性使其更具有衝動消費的可能性,而“寵愛自己、享受生活”的理念更是直接促成了實際購買行為的產生。
此外,當代青年人的消費心理也呈現出特立獨行的姿態:大家都沒有的自己要有,某些人有的自己必須有,大家都有的自己不想有。從這個角度出,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用Ipod聽相聲,用macbook打dos遊戲了。
上個月,英國市場調查公司的一份報告中稱,“一心多用和充分使用媒體已成為現今8至24歲中國青少年的生活模式,這群活躍的消費者能夠在24小時內完成39小時的活動,同時基本維持每天8小時的睡眠。”城市裡上班族的快節奏生活已是眾所周知,生活像趕場:趕上班,趕開會,趕飯局……總之,什麼都要快,包括人生的程序。然而,有時候,快並不單取決於自己的行進度,更應包括你可能的前進空間。
從自己帶的幾個學生身上,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看到當下年輕人窘迫的生存狀態。“他們一睜開眼睛就想著怎麼賺錢。不想不行啊,找工作本來就難,小兩口在北京供一房子,幾千的工資一下就沒了大半。他們大多沒時間談理想、公義和正義。”
“這跟當代年輕人所處的時間段有關係,計劃經濟體制給我們提供的保障沒了,而市場經濟帶來的新保障機制尚未完善。所以,兩邊的好處都沒有享受到,反而是兩邊的壞處都趕上了。”北京都師範大學教授陶東風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是卡在夾縫裡的一代。
這一代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來自《瞭望東方週刊》的最新報道說:京、滬、深、穗4城應屆生薪酬平均下降1ooo元,最高的上海,剛達到3ooo元。“如果競爭、就業帶來的壓力是正常的,那年輕人釋放的渠道就會比較正常,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還不完全是由於競爭,而是由於競爭的不公正造成。不公正的權力在操縱競爭,而且導致他們也會去採取不公正競爭的手段。年輕人為什麼牢騷滿腹和頹廢,這跟扭曲的、不公正的競爭環境有關。”陶東風說。
“我們不抵制法貨,不抵制日貨,抵制蠢貨。”
面對近日msn上“紅心一片”的現象,年輕人涇渭分明,儼然分為兩大陣營。“剛有人教你怎麼抵制,立刻有人衝出來罵你蠢貨;剛有人提醒你如何投票如何簽名,接著就有人很有道理地站出來說,這都是假的。”年輕的星座寫手鬧鬧在部落格上疑惑著,“誰來修正一下我的價值觀?”
按照陶東風教授的說法是:“當代年輕人綜合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我這個年紀的人,年輕時都被宏大的話語體系迷惑過,現在的年輕人有一種清醒得多的認識。但他們又有一種‘實利主義’的態度,既不相信官方和學校的宣傳,但另一方面,為了現實的好處,他們又完全可以去做跟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不一樣的事情。”
矛盾的性格跟當代年輕人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所遵循的行動原則和意識形態式的教育相脫節,年輕人活在謊言的社會里。指導行動的理論已經沒有人相信了,但是卻沒有建立起一套跟現實生活相吻合的新的價值觀,這恰恰是一種信仰缺失的狀態。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與經歷過6o年代、7o年代、8o年代的人相比,當下年輕人並沒有一個參照,這種矛盾分裂已經透過教育和成長內化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
“雖